這些天看完了毛丹平博士的著名書籍《金錢與命運》,如同享受一場饕餮盛宴,合上書本激動之情仍無法自已。
毛博士在書中列舉了幾十個案例,教導我們如何使用【家庭資產負債表】、【家庭收入支出表】盤點家庭資產,應對家庭風險,做好投資理財決策。
對于讀書這件事,有的人看完就換下一本,有的人看完學會的知識都會實踐起來。記住:只有把知識用起來,形成你的習慣,融入你的血液,才不算白讀一本書。
我就是實踐的那一類人。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表可以怎么用:
1、家庭資產負債表
上圖是一位職業股民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他的家庭資產的四分之三都是高風險的股票及基金。當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通俗地講:股災),這個家庭就會遭受極大的損失。他沒車、沒房(至少自己名下沒有),也不欠別人錢,這樣的家庭資產結構是否合理,你覺得呢?
2、家庭收入支出表
上圖是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收入支出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這個家庭年收入是34.5萬元,不算低,但是全部都是工資(工作就有錢,不工作就沒錢)。如果他生病需要休養一段時間,家庭將沒有任何收入,但支出仍然是繼續存在的(生病了花錢將只增不減!)目前這個家庭還沒有子女,父母也不需贍養,但將來如果有了孩子,或者父母老了需要照顧,開支會急劇增多。因此,這個家庭需要給工資高的家庭成員購買保險(健康險、意外險等等),同時需要尋找更多的收入來源,增加理財收入(被動收入)。
3、假如他在深圳買個房子
我們假設上面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家庭收入支出表】都屬于同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覺得沒房沒車很沒安全感,于是決定在國際大都市深圳買套房子。
(任大炮在“分答”說了:深圳是全中國人口結構最好的一線城市,房價肯定超紐約,買買買!)
他們在深圳龍華區買了一套小兩房,總價400萬元,首付30%。花光了現金賣光了股票又向父母借了7萬元湊齊首付,向銀行申請20年期住房貸款280萬元(為了計算方便咱不考慮公積金貸款了),貸款年利率4.9%。買了房,租房的費用就省去了。因此這個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將會變成這樣:
表面上看,這個家庭擁有400萬元的資產,實際上凈資產還是原來的113.8萬元,自住房占了家庭資產的99.79%(自己住的不考慮賣),保單也不考慮退保,手頭能花的錢只剩600元了。
再看家庭收支表,原來每年能存下24.6萬(見圖4),買了房后每年只能存3.5萬元,真的是不敢生病不敢罷工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的自求多福吧!
你們說,這房值得買嗎?值不值得,你心中自有判斷,對不對?
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學會怎樣用【家庭資產負債表】、【家庭收入支出表】盤點家庭資產,做好投資理財決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