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副標題是“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
先說下看這本書的因由。最近我的大腦好像在覺醒,但是很多東西依然糊里糊涂,于是就到處搜集可以讓大腦思維清晰的書,搜到了好幾本,都買了。為什么都買?1.沖動 2.之前看到一個人分享他的讀書方法,“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就把關于這方面的書都看一遍,這樣才能真實系統全面的了解這個知識”。于是乎,看的第一本便是《清醒思考的藝術》。有種大開眼界,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
作者:德國作家羅爾夫·多貝里,此書是第5次印刷。(關于印刷次數,1.說明此書的經典程度 ?2.說明此書距離現在時間的遠近。)
本書寫了52種生活中常見的思維錯誤,僅分享做了筆記的幾個思維錯誤,余下的請自行選擇閱讀。第4點幾乎是原文,因為最喜歡的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說的話很重要很對。完全認同他們的言論。
1.幸存偏誤
概念: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現實的你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現在的報紙,公眾號,網絡,書籍都具有很強的誤導性,常常出現的都是某某公司,某某人成功,他們的起點不高,但是通過努力卻實現上市,成功,描述的讓大眾覺得熱血沸騰,心里想,既然這么多人能成功,這個項目這么容易成功,那么我為什么不去做呢?但是他們忽略了只有成功者才會寫自傳,正如歷史都是勝利者的,導致只看到一個又一個成功者的身影,卻看不到數不清的失敗者走向的墓地。把基本的概率忽略了。
個人思考:時常看到別人可以做到某件事,認為自己也可以做到,卻從不去深究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沒有看到沒有做到這件事情之前一直努力的她。努力并不是付出了金錢就算,你還必須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專注力以及事前冷靜的分析調查,辯證清楚自己是在走一條正確無誤的路,并且明知可能出現的后果也不后悔。
還聯想到一個抽煙喝酒生活不規律者長壽的反例,讓人們認為不需要健康生活也可以長壽,卻忽略了真正如此生活長壽的人的概率是多么的少。
不能只看到少數,而忽略了概率后面的多數。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概念:看到游泳健將身材勻稱,優美,于是認為職業游泳者體型完美是因為游泳。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他們的身材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他們運動的結果。
作者還舉了女模特拍廣告的例子,讓消費者產生用了廣告中的化妝品就會變漂亮的錯覺。但是這些模特之所以可以拍這個廣告,是因為她漂亮,天生麗質。并不是因為用了她們代言的廣告產品。
簡而言之,我們總是顛倒事情的結果和原因,因而產生錯覺,導致做出錯誤的選擇。
結論:凡有人謳歌某種東西值得追求——強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長壽、影響力、快樂,你都要看仔細。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鏡子。你要誠實地面對自己。
個人思考: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某某結果是因為某事造成的,更大的可能是它只是某事的選擇標準。
例如:金融行業的人漂亮,形象佳,收入高。讓很多人趨之若鶩的去選讀金融專業亦或是選擇金融工作。忽略了背后的真實情況,金融行業只會錄取本身就漂亮,自律,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的人,還有最容易忽視的一點,他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或者說天賦。
3.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能讓整個文化癱瘓——請想想邪教的集體自殺吧。
當一家公司聲稱它的產品的銷量最高時,請你表示懷疑。這是個荒唐的說法。憑什么一種產品“銷量最好”就應該更好呢?它背后可能是大眾選擇的原因都是一樣,這個產品便宜或者大家都買。英國作家毛姆這樣講道:“就算有5000萬人聲稱某件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稱為聰明之舉。”
個人思考:從眾是一種偷懶行為,認為大家都這么選肯定沒錯,不可能大家都是傻子。卻不肯動用自己的腦子去分析這件事本身的對錯,拋開其他的影響因素,清醒點,跳出來,從源頭想想某件事為什么流行?
現下,我為什么選擇一個人來到杭州,相信看書可以改變生活,無非是受了太多的獨立闖蕩的言論,文章的影響。我真正是想要這樣的生活嗎?多去看看,想想那些不是選擇這樣生活的人的想法和他們的生活狀態,不要被大家都追求的一件事,出賣了自己靈魂。
買衣服亦是如此,問問自己到底是真正的喜歡,還是朋友說這件好看,還是導購小姐說這件更好看。拿不定主意時寧愿放棄,也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
4.司機的知識
你為什么不可以把新聞播音員說的話當真?
查理.芒格說: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真知識,來自那些投入大量時間和思考以獲得知識的人們;另一種就是司機的知識。司機是指那些裝得好像他們知道的人。他們會模仿別人表演,他們也可能擁有動聽的聲音或具有說服力的形象。但他們傳播的知識是空洞的,他們高談闊論地揮霍著華麗詞匯。
一家企業越大,人們就越期望它的首席執行官具有表演才能——所謂的交際能力。一個安靜、固執但可靠的創造者是不行的, 至少不能擔任最高領導。股東和經濟記者們顯然相信,一個擅長宣傳的人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實際上當然不是這么回事。
查理.芒格的合作伙伴沃倫,巴菲特使用了一個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人們都像專家一樣精通;在這個范圍之外,就不懂或只懂部分。
巴菲特的生活信條是:“請認清你的能力范圍,并待在里面。這個范圍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這個范圍的界限在哪里。”
查理.芒格重復說:“你必須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幾乎可以向你保證,如果你必須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外碰運氣,你的職業生涯會非常糟糕。”
結論:請你不要相信司機的知識。請你不要將公司新聞發言人、愛出風頭的人、新聞播音員、嘮叨鬼、花言巧語者、愛說閑話的人與一個真正有知識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區分出來呢?這里有個明確的信號。真正有知識的人知道他們知道什么,也知道他們不知道什么。這類人一旦來到他的“能力范圍”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說,要么就說“我不知道”,他這么說時不會覺得難為情,甚至還會帶著一定的驕傲。而從“司機”那兒,你別的什么都能聽到,就是聽不到這一句。
本書提醒人們清醒思考,換一種表述,是在提倡人們要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見,而非受到各種影響。誠然,不能說所有的影響都是錯的,但我們首先得讓自己具備識別正確的事的能力,也就是正確的三觀。多去看看世界,多看書,多和人溝通交流,見識多了,不斷的試錯總結反思,自然就能區分了。這條路很長,不要放棄,你將遇到未知的自己。
《清醒的思考》目錄
自序
1.幸存偏誤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3.過度自信效應
4.從眾心理
5.糾纏于沉沒成本
6.互惠偏誤
7.確認偏誤之一
8.確認偏誤之二
9.權威偏誤
10.對比效應
11.現成偏誤
12.“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
13.故事偏誤
14.事后諸葛亮偏誤
15.司機的知識
16.控制錯覺
17.激勵過敏傾向
18.回歸均值
19.公地悲劇
20.結果偏誤
21.選擇的悖論
22.討喜偏誤
23.稟賦效應
24.奇跡
25.團體迷思
26.忽視概率偏誤
27.零風險偏誤
28.稀少性繆誤
29.忽視基本概率
30.賭徒繆誤
31.錨定效應
32.歸納法
33.規避損失
34.社會性懈怠
35.指數增長
36.贏家的詛咒
37.基本特征繆誤
38.錯誤的因果關系
39.光環效應
40.替代途徑
41.預測的錯覺
42.關聯繆誤
43.框架效應
44.行動偏誤
45.不作為偏誤
46.自利偏誤
47.享樂適應癥
48.自我選擇偏誤
49.聯想偏誤
50.新手的運氣
51.認知失調
52.雙曲貼現
跋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