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看書,突然進屋一位顧客,我還沒來得及抬頭,卷著的兩元錢就扔在我的書上,氣呼呼的往里走,“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聽到聲音原來是??皖:姨ь^看見她拿一袋核桃奶,看我抬頭看著她,她便說。
“阿姨,我的奶奶多氣人,我就想吃點大白菜頓土豆,里邊加點粉條,再放幾塊肉,我奶奶就不給我做,知道她做的是啥菜嗎?”
我搖搖頭。
“我爺爺從飯店拿回來的雞爪子,熘肉段,還有干豆腐炒辣椒,她把這些菜都倒在一起熱了,怎么吃,喂狗狗都不吃,你說氣不氣人?”
那你也不能這樣生氣呀?不好吃或者不愛吃和奶奶好好說說,用這樣的方式和奶奶說話不對。我試著提醒她。
“阿姨,她不聽我的話,有時間打麻將,沒有時間給我做飯,每頓飯都湊合,越省事越好,不管啥剩菜都往一起到,這做飯可省勁了。我不收拾她能行嗎?氣死我了。”
那你爸爸不也在家嗎?奶奶歲數大了,有的時候不愛動彈,可以叫他給你做呀。
“爸爸他也不做,都等著奶奶做,我說不好吃,他還要打我。”說著孩子擦擦眼睛。又接著說。
“我一說不好吃,奶奶就該說我作,給你錢去買袋奶,還是買面包你自己去吧,說著把錢一甩,她還不樂意了?!?/p>
“那你也得好好和奶奶說話?!?/p>
“就這樣,我怎么好好和她說話?有時間打麻將可有精神了,一到要做飯的時候就這也疼那也疼。”
說著又坐到我的身邊,讓我伸手摸她的頭。我摸摸她的頭的確有點熱?!澳惆l燒嗎?”
“阿姨,我都低燒好幾天了,我和他們說,沒有一個人理會我,我奶奶稍微一咳簌就讓我帶她去看病,我說哪里難受,她就說,沒事呀,一會就好了?!?/p>
“那你可以和你爸爸說說,發燒不能挺的?!?/p>
“我爸也不管我,還讓我少吃點,別吃小食品,飯都不可口,又不讓我吃飽我能受得了嗎?”
你還是讓媽媽回來照顧你吧。
“我媽媽回來,怕我爸打他,我爸總要殺她,就他那樣誰還和他混,我媽媽打點滴他還罵,不知道他的脾氣怎么那樣暴躁?!?/p>
睿涵和我嘮叨的沒完沒了,我只能坐著陪著她,才十一歲的小姑娘,對家里的長輩抱有這么大的成見,這不就是典型的缺乏母愛的表現嗎?媽媽離開她的身邊四五年了,除了電話能和媽媽聊幾句,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奶奶還不善于和孩子溝通,其實,她的奶奶也十分疼愛孩子,孩子在外邊玩忘記回家的時候,他們也很著急的四處尋找,可就是和孩子溝通有障礙,在我們家就吼孩子也不止一次了。那些話,我聽了心里也不得勁。
雖然她只是個孩子,她也有自尊,也需要大人走進她的心靈,與她關心備至的呵護,這是和孩子心靈的對話,這不是錢的問題,他們以為孩子要錢的時候大把大把的給,要啥買啥,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表現,可他們并不知道,孩子小小的心靈需要愛的撫慰,更需要長輩的理解和鼓勵。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里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是非觀,孩子的成長媽媽的缺席是最大的悲哀。如果媽媽在身邊與她好好的溝通,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到底缺啥,孩子能有這么大的心里反應嗎?此時她需要的是心靈的呵護,孩子做得不對非打即罵,還像從前養育自己的那一代的方式,現在的外界信息這么發達,孩子有的時候懂得比大人都多,你還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她能接受得了嗎?
時間一長,孩子就開始反抗,也用大人的那種方式,說話也沒有禮貌,不管跟前有沒有外人,大聲頂撞長輩,這就是長輩平時對他的樣子呀。她并不以為然的,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下去會毀了一個孩子善良的本性。
究其根源,真的是孩子的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