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是一個在細節處完美的國家,這次日本之行所看到的果真如此。
日本的街道非常干凈,有許多道路雖然不夠寬敞,卻一塵不染,即使有跑車疾速駛過,也不會塵土飛揚;海水、湖泊中看不到一點垃圾,水質清澈,幾乎沒什么污染;在高速路休息區,政府還會設立一個窗明幾凈的吸煙室,可見他們對環保的重視程度。
我們在日本福岡縣的大濠公園休息時,導游告訴我們,這個公園是仿照杭州西湖而建。公園沿湖建有寬闊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供市民和游客散步、騎行。在炙熱的七月,太陽頂頭日曬下,不少日本居民在湖畔跑步鍛煉,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嘆日本民眾對生活的熱愛。
站在湖畔邊,感受著寬闊的湖泊,大片的綠地,小橋流水,不由想到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中河神的出場:河神稱之為腐爛神,因為他全身都是淤泥,并發出惡臭,非常狼狽地跑來洗澡。當他進入浴池時,清澈的水頓時變成了渾濁的泥漿,千尋無論怎么洗也洗不干凈。
最后在他渾濁的身體里摸到了一個鐵塞,于是就用繩子綁住那塊鐵,大家齊心協力地拉。沒想到拉出來的居然是人類廢棄的垃圾,里面有破鞋、廢舊輪胎、自行車、魚線、抹布、破銅爛鐵,甚至馬車鐵軌等等,總之你能想象的一切。
這一幕的設計也正是因為宮崎駿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影響。小時候家鄉的一條河流清淤,那條河看起來非常干凈,他不明白為什么要清淤。但等水抽干,河床展露出來后,他驚訝地發現,河床里什么東西都有,尤其是一輛自行車讓他印象深刻。
我想,正是因為日本人對環境的苛求,許多城市才會被公認為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如東京就被評為2015年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排名第一,而福岡和京都則分列12位和14位,這確實是許多國家難以達到的。
除了注重環保,日本人對規則的認知也極為嚴謹。我們整個旅游團隊在經過一處斑馬線時,斑馬線的兩頭都有工作人員指導行人過馬路。因團隊人員多,有些游客走出了斑馬線或離斑馬線還有一小段距離就想過去時,馬上會被工作人員制止。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講什么,但誰都明白他們是要你必須走在斑馬線上,不能超出線外。
不僅對外國游客這樣要求,對本國民眾也這樣約束。一對日本夫妻帶著兩個孩子走在旁邊的人行道上,因道路狹窄,媽媽走出了人行道,處于馬路的邊緣,而當時路面并沒有車輛經過,可工作人員發現后,仍然大聲疾呼,這位媽媽只好又返回人行道上行走。
像這樣的細節之處,在日本還有很多,總之,日本人不論做事,做產品,還是做人都會恪守嚴謹,力求完美。和他們比,我們的社會似乎太過自由和散漫,在公共場所可以無所顧忌,不受約束,我想這也是我們和他們最大的區別。
因為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中日關系近年來一直很緊張,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取其之長,助己之短的虛心學習的心態。我想哪一天,我們全民都有了一定要走在斑馬線上的這種規范和嚴謹的習慣,那么也就是我們“中國夢”實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