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下張嘉佳的《云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1980年6月22日出生于江蘇南通,作家、編劇。畢業于南京大學。?他先后出版小說《幾乎成了英雄》、《情人書》等。其中2013年出版《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上市6個月后銷售超過200萬冊。2014年7月起,擔任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現場點評嘉賓 。7月21日出版《讓我留在你身邊》,預售當天奪得預售榜單第一名,半年銷量突破80萬冊。2015年張嘉佳自編自導電影《擺渡人》,編劇及監制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2018年出版小說《云邊有個小賣部》。
01
復出
六年前,張嘉佳開始在微博上發表“睡前故事”,閱讀量累計超過14億次閱讀,1500萬次轉發。后來這些故事被出版社看中,于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書橫空出世,一時風靡無比,張嘉佳也因此被稱為 “最會寫故事的人”。后來《路過》也被翻拍為同名電影,集結鄧超、楊洋、白百合、杜鵑、岳云鵬、柳巖等當紅演員。
2016年,張嘉佳再出《讓我留在你身邊》,半年售出80萬本,但只占了同期《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銷售量的不到一半。2018年7月帶著他的新作《云邊有個小賣部》回歸,企圖再大賺一把讀者的眼淚。
《云邊》講訴了一個悲催青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劉十三成長于一個叫做云邊鎮的地方,從小與外婆相依為命,他不甘被命運捉弄,通過努力學習工作改變命運而不得。他受到感情和工作上的挫折,被人奚落和排斥,生命幾乎充滿了坎坷和不公。幸好,他身邊還有外婆和好友程霜陪伴著他,給劉十三的生活帶來溫暖和色彩。劉十三在歡笑與眼淚中慢慢成長,但最終也不得不面臨親人的離逝。
02
穿插的身世背景敘述
云邊小鎮是主人公劉十三的成長起源地,也是整個故事的架構背景。作為一部長篇小說,需要大量的背景介紹作為信息支撐,以保證讀者能夠較好地明晰整部作品的行文線索和整體結構。
作者巧妙地將作品背景分散于各個章節的角落,零散穿插于作品之中,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冒出,告訴讀者故事來龍去脈。這樣既避免了大量背景介紹造成的行文累贅和視覺疲勞,也做到不時給讀者“柳暗花明”之感。外婆王鶯鶯、劉十三的身世、程霜的病情介紹便是分散開來。其中關于主角劉十三的身世更是被作者置于作品的后半部分。
如此的行文方式巧妙地設下各種懸念,增強讀者閱讀作品的欲望,而真相在沿途中依次登場,娓娓道來。
03
角色設計與對應言行的矛盾
張嘉佳無疑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但不是一個善于刻畫人物的作家。顯而易見,《云邊》的主旋律重在抒情,抒情的方式一般通過人物內在心理釋放和環境外在烘托。一直以來張嘉佳都比較傾向于借用前一種,而依靠人物內在心理釋放需要在人物形象比較立體清晰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在《云邊》中,許多人物的言行都是服務于抒情,沒有注重獨立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人物最大的特點就是都具有“無厘頭”的性格,簡單點說就是口無遮攔,言行有時不符合該人物的性質,這導致讀者閱讀過程中易產生片刻的角色錯亂。
?以外婆王鶯鶯為例,她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本是一個質樸的形象,但在作者筆下她有時具有暴力傾向、魯莽蠻橫、口無遮攔,有時突然又溫柔慈愛,這些言行描繪的交叉切換使得外婆這一形象工程的塑造大打折扣。
女主人公程霜的行為有時候也有點讓人大跌眼鏡,一言不合就義無反顧陪劉十三遠程打架,在船上不顧小孩子球球在旁而大耍流氓,一會又溫柔似水通情達理,這樣角色特點跳躍不免有些夸張。
在牡丹的形象刻畫上作者表現得有些惜字如金,使得牡丹的形象不夠立體鮮明。因為未充分體現牡丹的美好形象而單方面強調劉十三對牡丹念念不忘、心念舊情,卻對身邊淵源更加久遠的美好女孩程霜無動于衷,這樣的行為與劉十三性格不符,也讓讀者匪夷所思。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潘云貴的小說《揚花向左,飛鳥向右》,主人公夏小樹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林露湘若即若離,愛恨交加的情感混亂狀態。
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印象的讀者朋友,或許能在《云邊》中找到性格相似的人物。“無厘頭式”的幽默是張嘉佳的優點,同時夾雜的俚語和臟話使這些故事更加接地氣,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弄巧成拙。
04
句子迷的快餐
一些喜歡張嘉佳的句子迷說他的句子如美麗的抒情詩歌一般,讓人想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穿暖花開”和顧城的“夜里溫熱的柏油,黏住了所有的星星”。這些具有文藝氣息的文字在碎片化的語境中搭配故事感悟,確實會給讀者一種心動的感覺。《云邊》中也有許多美麗的句子,清新淡雅,帶著淡淡憂傷的風格自成一體。
“云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后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飛向何方。人們聚和離,云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愿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劉十三和程霜在童年相遇,于是“童年就像童話,這是他們在童話里第一次相遇。那么熱的一個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
劉十三和程霜告別,劉十三和外婆告別,外婆和老李頭告別······發生在云邊小鎮,于是作者寫出“有朵盛開的云,緩緩滑過山頂,隨風飄向天邊,我們慢慢明白,有些告別就是最后一面。”
?張嘉佳善于從其他切面來描述故事人情,用優美的句子俘獲人心。這些句子有時是即興抒發情感,有時是劇情的詩意轉述,有時是議論世事無常,其中大多短小精悍,清新淡雅,不一定使用華麗的辭藻,有的甚至是簡單的意象經過精心拼組,但也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創作《云邊》,張嘉佳并未如創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那樣大批量地生產“優美句子”。確實有讀者認為,《路過》中某些作品中“抒情句子”過多,意識流泛濫,甚至篇幅直逼故事主體,有喧賓奪主之勢。新作中作者似乎有意識地收斂,將精力更多放在故事的結構完整性上。
05
獨特的描寫手法
也許是自拍攝《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擺渡人》后張嘉佳更加渴望將自己的作品搬上熒幕。《云邊》的寫作模式猶如鏡頭腳本,一些同一地點發生的事情被作者分散開來,形成獨立的情景。一些敘述戛然而止,做了比較大跨度的情景跳躍。
其中最典型的是毛婷婷婚禮和球球爸爸大鬧銀行而亡這一喜一悲兩個事件的片段來回交織穿插,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性質相反的事件鏡頭來回轉換,悲喜相襯,更突出其悲。
在韓寒的電影《乘風破浪》中,徐正太的婚禮和六一被殺的鏡頭來回切換,一邊是婚禮歡樂喜慶的氛圍,一邊是凄涼悲慘的生命隕落,兩者交織,使得作品傳達的情感更加復雜和濃重。
一般來說,讀者在閱讀長篇作品時難免會存在讀到后文而忘記前文內容的情況,這樣可能會造成閱讀思緒的模糊而削弱讀者的情感積淀,使得作者的精心布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在《云邊》中作者大量地制造前后情景、對白、環境等的呼應,如張國榮的《共同渡過》一段歌詞就在小說中四次出現,貫穿劉十三的成長歷程。富有年代感的經典歌詞能夠快速地勾起一代人的回憶,起到增染情緒的作用。
第八章第九節中提到外婆購買錄音筆,也為后文外婆遺言公布埋下伏筆。諸如此類的布局,在為小說增強年代感的同時,也渲染了傷懷的氛圍,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和情緒傳達亦是錦上添花。此外,作品大量使用短段落和簡潔的人物對白都使作品更加易于閱讀,提高了讀者的閱讀流暢度和愉悅度。
06
細節烘托下的鄉土氣息
云邊小鎮是故事發生的大場景之一,如此一來,行文便免不了對小鎮的風貌和民風描寫。從環境和民俗描寫上,作者很明顯是做足了功課。
作者在敘述小鎮民風上筆觸細膩,不惜筆墨。如作者詳盡地向讀者展示韓牛大伯的葬禮流程,從另一個角度來刻畫云邊小鎮的鄉土人情。
尤其在描寫地方特色的食物制作工藝上,作者更是進行事無巨細的刻畫描寫,一連串動作干脆利落,猶如美食節目的一組組特寫鏡頭,將美食制作的過程一步步呈現在讀者眼前,將讀者帶入情景之中。`
07
主題的多樣性
?張嘉佳自出道以來,主要走的路線便是“治愈系”,無論是《讓我留在你身邊》、《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還是到現在的《云邊》,他都以他特具個人特色的無厘頭式幽默與細膩動人的描寫方式來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引發讀者感情上的共鳴。作品中包含愛情、友情等青春元素,行文中也著意體現游子對鄉愁和親情的依戀。這樣使得整部小說的感情基調更加濃郁,也讓讀者更容易從中找到自己心靈情緒的觸發點而產生共情。
保險公司里,員工們對侯經理唯馬首是瞻,俯首帖耳,應聲附和,顯得淳樸的劉十三與這個環境格格不入。相比云邊小鎮上淳樸的民風,員工們趨炎附勢的丑態突出名利場上的險惡重重,這也是對當下一些欺上瞞下,見風使舵的小市民形象的尖銳諷刺和無情戲謔,從而更突出小鎮的純潔質樸,達到追求和歌頌真善美的效果。
作者對成功學的渲染似乎毫無興味,而是專注于塑造類似劉十三這種身邊的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作品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當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許多青年人置身于社會大洪流中迷茫無助狀態。許多懷著遠大抱負的青年大學生前往大城市追尋夢想,卻因羽翼未豐或伯樂難求等原因而四處碰壁,對家則是報喜不報憂,大有“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悲愴。劉十三的筆記本和實際結果代表的是夢想和現實的差別,他們在偌大的資本市場的陰影下是渺小的、無助的,這也是作者試圖傳達給社會的。北上廣深的角落里,多少劉十三迷茫其中?這也使得作品的思想主題上升到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度。這樣的思想,早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已初現端倪。
?寫在最后:
筆者瀏覽了一下百度、微博、和知乎網友讀者們對張嘉佳的新作《云邊有個小賣部》總體持較好的評價,許多讀者在評論中都提到自己被該書感動得淚流涕淌。也有少數讀者朋友表示并不買張嘉佳的眼淚賬。
不過張嘉佳可不會在意,畢竟他在小說中也說了很多次了:“這世上的大部分抒情,都會被認為是無病呻吟,能理解你得了什么病,基本就是知己。”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