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蘋果除了產品以外還有什么嗎?還有故事!每年新產品發布,喬布斯站在臺前侃侃而談,他在說故事。蘋果背后其實是喬布斯的故事。因為喬布斯的執著,追求極致的完美,成就了今天的蘋果帝國。
一個會說故事的人,他的人生充滿了精彩。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想要變得無可替代,你需要下面這六種能力:意義感、娛樂感、共情力、故事力、設計感和交響力。故事力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實怎么說故事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還記得前幾年熱播的《我是歌手》中獲獎的歌手,在最后的發言中說個故事,比如自己家里有一個患重病的媽媽,為了唱歌經歷過多么艱難的過程,為了實現媽媽的愿望,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這個故事講得足夠真實,足夠讓人感動,一定會為這個歌手加分不少。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維》這本書中提到,故事是一種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作為將故事思維運用于商界的第一人,安尼特﹒西蒙斯把故事思維用到了極致。
故事為什么是有效的溝通方式呢?首先講故事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純講道理人們很容易走神。講故事可以讓人放下防御,比如你想要勸說別人接受你的觀點,你直接說你這樣不對,別人立即會做好了準備反擊你。如果你講個故事,他或許后來回味出什么意思,還覺得你說的還蠻有道理。這就是故事的影響力,它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你想提升你的影響力嗎?用故事來打動一個人,比用你的權威、說服、賄賂或者個人魅力強一百倍。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寓言故事。北風與太陽為誰的力量大而爭論不休。后來就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去,誰就勝利了。北風卯足了勁地吹,路人的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緊了。風見這個不奏效,刮得更猛了,路人冷得直哆嗦,恨不得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風敗下陣來,輪到太陽上場了。太陽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脫掉了衣服,當太陽把強光射向大地時,行人汗流浹背,把上衣都脫掉了。
這個故事你一定記得,它說的是什么呢?勸說或者強迫是最沒有力量的,而通過故事直擊人的心底,就如冬日暖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在《故事思維》中,安妮特﹒西蒙斯提到六類故事可以有效地提升你的影響力,讓我們逐一去練習實踐,看看故事是不是真的有這么神奇的效果。
“我是誰”的故事
當你站在人群中,你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你想要別人記住你,你該如何介紹你自己呢?其實關鍵是你的故事要讓別人相信你,并且順帶的還與他相關。
比如劍圣喵大師介紹他自己,是一個三流大學的心理老師,曾經是一個網癮少年,大學掛科七八門課,差點退學。后來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從此改邪歸正,走上了心理學的道路,一不小心就讀了個心理學博士。
我們看到他的這個故事很勵志,他接地氣,他的身上是否也有你我的影子?你看人家現在已經讀完博士,小有成就,這里傳遞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比如簡書作者彭小六,被人稱為“與時間賽跑的人”,他起初就是一個三線城市的程序員,
偶然的機會開始在簡書上寫作,分享自己的一些職場上的故事,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他連續日更3個月,成為了簡書的簽約作者。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讀書,輸入、輸出,還去外地上課,好像這些都是為了這一天而準備的。
小六今天終于成功了,他成為了一個靠寫作與演講獲得年薪百萬的斜杠青年,他的故事打動很多普普通通的人,讓更多地人加入了寫作大軍,期待著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為什么我會在這里”的故事
許榮哲被稱為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他是小說家、編劇和導演,每年會舉辦大大小小的關于故事與寫作的培訓數百場。每次開場,他都會告訴大家,為什么他會在這里。他會夸下海口,聽完他的課,每個人都可以在三分鐘之內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聽完這堂課,你還說不出故事,你有兩個選擇:一你被騙了,二繼續聽下一堂課,因為你找到感覺了,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繼續練習。他在這里就是為了教你說故事,而且他有極大的自信,你會有所有收獲。
最近咪蒙推出一個有關職場的網絡課,人家說她的助理已經月薪五萬了,你也有可能,只要你來學習她的課程,而且達不到目標人家就退款。所以咪蒙也是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她告訴你她在這里是為了教你如何獲得月薪五萬的工作。這個的確非常吸引人,而且她的助理剛剛畢業一年,就拿到了月薪五萬,你也有很有可能,只要你報了她的課程。
“愿景”的故事
你的讀者、聽眾為什么要聽你講故事?你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或者你的產品能給別人帶來什么價值?這個是有關夢想的故事。你不能自嗨,你要讓別人感受到這個不是與他無關,而是與他息息相關。
比如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我可以這么說,當我看到那么多的家庭因為愛而相互折磨,讓孩子的精神崩潰,當我看到那么多的人因為早年父母的不恰當的養育方式而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就感到深深地悲哀和無力感。我想要讓更多的家庭了解如何養育孩子,如何解決家庭中的矛盾和沖突,通過心理學知識的傳播,讓千家萬戶從中受惠。這就是我從事這個職業的一個夢想與愿景。
我們總是需要一些美好的愿望去改變,這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有意義。
授人以漁的故事
你要傳授一項技能,你首先要讓別人明白為什么這些技能有用,他能否舉一反三。比如你告訴別人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然后先說說不好好說話給孩子帶來的弊端,比如會讓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什么,孩子會比較叛逆,或者你的說教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就失去了說話的意義了。
你也可以講講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故事。比如孩子有一個吃飯前不洗手的壞習慣,你特別看不慣。每次看到臟兮兮的小手,你就一肚子火,要么指著孩子大聲吼叫,要么扯著孩子耳朵拎去洗手間,要么吃飯時一直嘟囔。這都不是好好說話。結果是什么呢?孩子永遠也記不起吃飯前洗手這件事情,吃飯情緒也不高,還總是剩飯,這樣的家庭斗爭總是重復上演,影響餐桌上吃飯的每一個人。
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其實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心靜氣地說。然后不要羅嗦,盡量少說。比如洗手這件事,就溫柔而堅定地看著孩子,說兩個字“洗手”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還不記得,可以寫個卡通的小紙片貼在餐桌附近醒目的位置,甚至不需要語言,只需要動動手指,指指這個卡片,孩子就明白要干什么了。
那么舉一反三,就是一樣的套路,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出簡短而明確的指引,堅持,其實就這么簡單。這就是授人以漁。讓家長會有反思,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否跟我有關?為什么我說了那么多,孩子就是不聽?我還有什么辦法讓孩子好好聽?
講自己經歷的故事
只有自己的故事最感人,越是敢于暴露自己的缺陷的部分,甚至用自嘲的方式來說自己過去的糗事,反而會讓人感到你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溫度的人,沒有距離感,這就讓聽眾感覺特別親切,想接近你。
比如我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一個平臺邀請我講一堂關于情商的課程,而在做課宣的資料時,我用了一個很抓眼球的標題“你與成功之間只差一個情商的距離”。人人都渴望成功,當你的情商提高了,你就成功了。這樣的一種宣傳,會給別人產生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聽完一小時的課,情商就可以提高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果然,開講后,因為前面沒有禁言,各種負面的評論指責一股腦的涌來,我的自戀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有那么一個瞬間,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卡殼了,說話也不流利了,然后語音中斷了差不多一分鐘,明顯感到聽眾的焦燥不安。
那天的講課體驗糟糕透了,本來準備充分、信心滿滿的我,感覺斷片了。講完,我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的汗。這次不成功的案例,我想表達的是什么呢?不能為了推銷而夸大效果,因為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然,你要訓練自己的定力,不要受到各種的干擾,按照自己的節奏講,事后再總結提高。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你講故事其實是跟你的讀者與聽眾交流,你越說到他的心坎里,他對你的認可度就越高,他就覺得你說的越有道理,這就是無形的影響。
比如我在拆寫《醒來的女性》這本書的預告文章時,我呈現了幾個場景,甚至有些極端的故事,很有沖擊力,但又不失真。
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潮州女孩,她家在深圳有多幢物業。她上面有四個哥哥,但是父母明確家里的物業只傳男不傳女,也就意味著,在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雖然家里有錢,但女孩卻什么也沒有。這在潮州文化中是一個順里成章的事情,而我們能感受到文化中的重男輕女的現象在今天仍然這么根深蒂固。
在家庭中受到重男輕女影響的,或者本身就是潮州家庭出來的女孩就會在這里有共鳴,并且感同身受。這一代的潮州女孩開始覺醒,過去她們認為家里的財產留給家中的男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今她們開始反思,為什么我不能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力?這就是揣摩讀者的想法,你知道他們想要聽什么,想要什么。
訓練你的故事力,從你的故事開始,你就會變得更有影響力。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當你銘記你的故事——你是誰、為什么你在這里,你就會更容易做出選擇。你的世界會變得更廣闊,同時也會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