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個特別的階段。青春期存在許多危險,但它并不能就此改變孩子的性格,而是孩子在這個特殊時期將某些隱藏的性格顯現出來。
一般來說,青春期的行為大抵和以下三方面息息相關。一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獨立性。青春期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原來非常聽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變得叛逆起來,什么事都要和大人對著干。其實孩子的性格本質上沒有變,只是他有了獨立的意識,有了反抗的身體條件,不再懼怕那個訓斥、責罰他的大人了,他其實心里一直不服氣,只是在等待報復和反抗的機會。
二是與成人平等。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方面生長迅速,他們個子越長越高,長得手長腳長,外形上看與成人無異。他們因而要求與成人有相同的地位。但有些方面孩子的發育不能及時跟上,比如靈活性,特別是有的孩男生個頭特別高,但肌肉和骨骼發育不協調,看起來像高高的竹竿。女生由于第二性征出現,常常用含胸駝背的姿勢來掩飾這一現象。大人絕不能對他們有絲毫的嘲笑,不然容易讓孩子覺得這是不應該出現這些現象,產生羞愧感,不利于青春期發展。
三是追求性別特質。青春期的孩子總會有意無意突顯自己是“女孩”或是“男孩”的特質,我們要引導他們認識性別及其與之相關的知識。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但并不是越早越好,也不用刻意為之,應該在孩子對這一方面感興趣、有疑問時父母給予適當的引導。年幼時期被忽略少關注的女孩子更容易出現性方面的問題,比如,為了追求虛榮的關注,她們往往容易被甜言蜜語迷惑,會隨意和男士同居等。等她認清這些虛幻的表象時,就會后悔。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他們會一次又一次陷入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