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華潤/股權之爭,由去年年底蔓延至現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從最開始的“門口的野蠻人”,到大股東華潤倒戈,如今幾乎到了全民開八的地步,不僅八起了萬科起家的“原罪”,企業家的原罪,愛作的田小姐自然也成為眾人議論的對象,甚至有著說立傳者。
萬科獨董們加入進來了,
員工們開始抗議了,
周其仁、張五常等經濟學家發聲了,
法學家們開始議論起董事會決議的合法性,
一出股權之爭,道不盡的人心、商戰、資本、輿論糾纏。真是越看越精彩,對于商學院、新傳院的學生們而言,是一部極佳的現實教材啊。
不過外人看戲,滿足一時嘴爽。有種聲音說,你再怎么嫌棄王石,也追不上他的高度。
這當然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既是公眾公司,就是讓人議論的。公司形象代言人的一舉一動,對外就是企業的形象。
有人說,田小姐崩了王石的人設,多么清高孤傲的一個人啊,怎么找上了演員當女朋友。
偏偏田小姐又是個敢想敢做的天下第一作。
不知道此時此刻,處在漩渦中心的王石先生心情如何?他在此前既已垂下高昂著的頭顱像姚先生道歉,但是他骨子里終究是個不想低頭的人的。
還記得那本他自己出的書嗎?《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多么逍遙、出離世事之外啊。
很多人說王石此時的失敗是,沒有人來幫他,寧高寧之后再無朋友。
他的清高讓他不能像馬云一樣斡旋于眾大佬間,也不能有柳傳志那樣的威望,他似乎時時跟商業圈,保持著距離,以保持清醒。
2014年,我曾見過王石。
那時,我剛剛來北京,興沖沖地跑去北大聽個講座,周其仁主持,王石、馮侖作為嘉賓出席,講的貌似是企業家精神與責任之類的東西。
作為一個有點深度的妹子(羞羞羞),特別容易被渾身散發著獨特魅力的老男人吸引,王石真是集成功、健康、優秀、獨特、思想深刻的老男人代表,現場也來了好多像我一樣的妹子。
他提到了北大的山鷹社,那個啟發他登珠峰的登山社團。
還提到,就像登山一樣,他的人生就是一個大寫的M,由兩個高點和一個低點組成的。不過當場他的演講,均以登山為例。
那至今遇到的唯一低點,是在爬完了七大高峰之后,受一位老者激勵,覺得自己可以二登珠峰。
如今這個M怕是要從低點繼續書寫了。
會場,王石接受了北大國發院授予的特聘教授頭銜。企業家當教授,自然會為“企業家”這三個字增加了人文和社會的底蘊。
追求精神上的高峰一直是王石的追求,因此,因時代所限,沒有讀過好學校的他,在萬科形成了“非北大清華名校不錄用”的文化,并決定在人生的新階段去比北大清華牛逼一萬倍的哈佛求學。
當教授,當訪問學者,都是王石心靈上的再造。
有人說,王石壓根就不想做企業,不想當商人,他喜歡當青年人的偶像,那種散發著理想光芒的感覺。
言及此,想起柳傳志在接受某商學院的聘書時,思慮良久,覺得自己無法全力做好商學院的工作,就無需掛個虛名了。
作為商界的泰斗,柳傳志足夠有分量,在國內最頂尖的大學當榮譽院長,但是他并沒有覺得這時一張為其增添光彩的事。
他真是夠實在,夠自信,夠坦蕩。
王石的人設崩塌了嗎?對于這樣有著思想魅力的老男人,自然有一批擁躉,一批與情懷、理想和高逼格自居的擁躉。
可是在商業世界里,資本是最不講人情的事物,而經濟學的原理所基于的基本假設也是:人是自私的。
王石是一個有理想的文藝青年,碰巧做出了世界第一的住宅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