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候最先學會而且唱著很有感覺的一首歌,是張國榮的《沉默是金》,我可以模仿的很像,似足原聲,在K房里得到過不少朋友們的掌聲,卻當時并不太理解,歌詞里的含義。
一直到這幾年。近兩年尤其是,不太喜歡扎堆,也不太愛說話,連以前熱衷的“同學會”之類的活動也懶得去。閑暇時,常常是一個人自己開車,到山野,到河邊,到一切人少的地方,看看青草、野花、小鳥,看看那翻滾的水花,嶙峋的山石,飄逸的白云,火紅的朝陽和繽紛的晚霞。獨處的樂趣,我越來越能體驗得到。
在大自然面前,我深感自己的淺薄與渺小。有時,我甚至覺得一切的表述都沒有意義,好的美的東西只能深藏在心里。甚至開始厭煩喧囂,像是國貿360萬達廣場那些地方,去了都覺得頭暈暈的,我想,我可能是老了。
人類有太多的時光浪費在自我表白和無休止的爭論之中,在空泛的議論和聒噪中讓自己變的更加的浮躁與輕飄。不少的人喜歡不失時機地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快樂和得意,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盡管那么粗糙、直接,那么表面、虛榮。他們樂此不疲,聽的人津津有味,面露艷羨,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想拔腿離去。
越來越發現,其實,很多人就滿足、幸福在這種等級和差別感上。 真正深層次的幸福和快樂永遠只屬于極少數人。其實,常常在嘴邊掛著幸福的人未見得怎么幸福,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悲哀著自己的悲哀,誰也替代不了誰。走自己的路,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這,需要有強大的內心。
誰都想有所成績,都想偉大,都想讓人羨慕。于是,太多的人放下自尊,選擇捷徑,千方百計地表白自己,推銷自己,包裝自己,甚至夸大自己,粉飾自己,這仿佛成為一種時尚,也成了一種社會病。當一個人在這方面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大于自己真正的努力的時候,這種行為就無異于欺騙了。而好多的人都在這樣做。他們說:這是一個不需要謙虛的時代。每逢這樣的場景,最好的辦法是沉默,再不就遠離。所以,我越來越發現,我更愿意沉默
“交流”,“溝通”,對一些業務、技術是有益的,我每個月還是必須打夠一千二百分鐘的業務電話。但是業務之外,和那些淺薄卻又夸夸其談的人相處,我覺得,沉默微笑,就好了。了解我的人,都覺得我不是個沉默的人。可是,現在的我,更愿意抽出時間獨處,感悟景色,感悟文字,感悟音樂。沉默的背后,會有一種更為強大,蓄勢待發的力量。
于是,現在的我,懶于“交流”,厭于扎堆,更多的時間喜歡獨處,靜靜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大自然的一切。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是急于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寫在這里,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