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因為某件事引發對某個人的看法,即使不說出來,也會心生不滿,久而久之越發覺得這個人就是不討人喜歡,甚至看到他滿心的喜悅都化為了鬧心的怒怨,整個人都凌亂似的,沒有好狀態了。
其實多慮了,他沒有那么強大到讓你心潮涌動,你不作為的,他作為也是情有可原罷。每個人總有盲區空白的地方,在世間萬物生長的空間里一定需要一些物質的非物質的去填充,不然也是不完滿的,要不然怎么去體現另一種高貴呢?或者就是別樣的人生模樣呢?
所以容他,亦非容忍,概念里也不必夸大其詞,像小孩子哭鬧那是他餓了或者他要一些滿足的東西,他的實踐方法就是這樣,大人則是需要刷存在感,即使沉默,我也在,忽視我——我給你告老師狀的孩子情懷,哪有都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啊。
其實,只是一種心境罷了,當我的注意力集中這里,那我的精力就會耗費在這里,那我的其他更重要的人和事就被擱置在另一邊了,比如,理想,比如夢寐以求的精致優雅生活,都會被消磨,慢慢地有了惰性,慢慢的消極情緒會占據上風。我因此忘了我到底為何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終極追求。
一個積極的人,他的磁場總還是大過一個消極的,我看不慣的,定是我也存在的,不然又怎么會內心“針鋒相對”?我以前曾以為學歷越高,他的修養層級越高,品德越優良,因為他們讀的書多啊,懂得的道理多啊,事實卻是未必,這個不成比例關系,達德積善之人未必都是學業高就,但修為、胸懷足以令世人刮目,“謙和慈祥、淡泊名利、虛懷若谷”活的坦然自若,不矯情。
容他亦是容己。容得自己的不完美,品味不足,會變得謙遜;容納了自己的遜色,才會激發努力上進的動力激情。
容也是一個智慧集晶,是一個情商和智商都六六六的“實務題”。情商是經歷過來的磨煉,“容”卻不是軟弱,那是人格的魅力:人之秉性各有差異——有的人,溫和的人覺得好相處,有烈性嬌奢的人也覺得舒服,他的情商就在高處,互通邊緣。 智商是一種先天與后天的累積,多見識、多讀書、多領悟,淵博起來——書讀得多了,懂得多了,也就想的開了,看得開了。
有人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愿念佛,也是這個道理,刻刻畫畫總會讓自己有所依戀,“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因為我《剛好遇見你》,也是最美的奇遇。
他的世界不大,所以放大格局去容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準備,容天下難容之事。做人容他三分又如何,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