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履冰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eighteen-stay)
我們以為自己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事實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你的故事。只有體驗這種東西,或許是獨一無二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不能免俗的,年底回顧下自己過去的一年,晉級29歲。過去的2016年是焦慮伴相隨的2016年。焦慮從2016年1月1日就開始了。從知乎里看了好多“人為什么會焦慮”的話題,卻依然無法釋懷。不僅僅因為焦慮時光催人老,不僅僅因為焦慮“三十”未立,不僅僅因為焦慮“山谷里何時再傳來我們的歌聲”。
有時甚至想自己會不會焦慮至死。
當2016年的腳步走到末尾時,逐漸發現在與焦慮的鏖戰中,它確殺死了我。
(一)焦慮愛情
愛情是把沙子,松了手才最好。
看了許多電影印象都不深刻,但一部愛情片常常讓我想起,特別是那個片段。陸然憤怒說出壓抑在心底很久的話乘車離去,黃小仙兒奮力追車,被王小賤一把拉住,用一個耳光打醒。黃小仙兒內心獨白:“尤瑟納爾說過一句我一直覺得無比刻薄但又無比精準的話:世上最骯臟的,莫過于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識到,即便骯臟,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這自尊心的如影相隨。”
偶爾夜深人靜時會反思,是不是自己過于固執,過于執拗。然而每個滿血復活的清晨,依然有個聲音告訴自己,勉強無益。
(二)焦慮“我是誰”
2年前,我的領導曾對我說過:“做人要堅定”。我極其困惑,自認為是個堅定信念的人,性格中帶著些執著或者說是執拗。這個困惑在腦海中盤旋了很久。
2014、2015年許多人在我生命中出現,然后離開。因緣際會,路途飄搖,杳無音信。此后,前行的日子常常想起他、她、他們。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份深情厚誼,不僅對人還有對事。對待工作的全心投入,對待事情的不留余地,對待抉擇的不留后路。仔細想想,他們不是刻意如何,而只是做好自己,演繹好了屬于自己的角色而已。人生如戲,臺詞卻需要自己寫。
今年,恰如醍醐灌頂般,89年出生的蔣方舟有句話讓我對“堅定”一詞有新的領悟:“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前不久剛看過一篇文章“為什么你總是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作者:人神共奮的李剛)。長長的文章結論是:與其努力“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如努力去“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才是選擇的藝術。
無論如何,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站立的位置,謀生謀事謀人,像千年古樹,枝葉再繁茂,也需要“根深蒂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誰”是根本。
盡管心一直在流浪,但漸漸發現無知者無畏,勇敢前行,不一定收獲美好,但一定收獲成長。
(三)與焦慮鏖戰
我們總是責怪心靈雞湯太膩,卻不知道“雞湯”需要足夠的經歷,配以佐料。在與“愛情”“我是誰”的鏖戰中,在風刀霜劍中,一直努力的尋找一個新的自己,站立起來是何其困難。在于焦慮的鏖戰中,終究收獲了些許領悟,“站立”,“站直”,好難,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成長”。
以下這些,有自己做到的,但更多的僅僅限于領悟層面,你懂的,理論與實踐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但領悟是行動的第一步。
【1】建立自我驅動機制
建立自我驅動機制,也就為人處世,需首先懂得自己,懂得建立人事與自己的關聯,建立正向關聯。言外之意又叫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為了自己,不是功力性直接性的為了自己,而是建立的價值增值點,建立意義關聯,賦予自身意義感。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生活,建立“自我驅動”機制,都是必要的。簡言之: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終極受益者都是自己。
通常,明確理想、構建夢想是建立自我驅動機制的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法。理想由一日一日的積累而逐漸實現的。29已過,發現“只要你敢想就算沒到達理想”也不單單是句雞湯話,而是真話。只要你愿意付出“等價”的代價,你基本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只是現實與夢想的距離遠遠超過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范圍,或者說這個追求的過程是違背人性中所包含的貪婪,恐懼,懶惰,自私,虛榮,嫉妒,驕傲等等。而首當其沖,說服自己,建構完備的自我驅動機制就是克服這些的過程。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品味明白這句話,或許能更好的建立自我驅動機制。簡單說,做好自我內心建設才能不被日常焦慮所煩擾。
【2】對希望和信仰的堅定
希望和信仰在人生的具體階段可以簡化稱之為目標。當你了解了自己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目標就逐漸清晰,下一個階段,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實現。你要抵達的終點就是你的目標。相比較如何實現,與理清目標是什么同樣具有難度。特別是逐漸走向目標的過程,你可能會逐漸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而在這個過程中,對希望和信仰的堅定就極其重要。在黑暗中前行是極其困難,所以人生才需要希望和信仰。希望是黑暗的光明,是航海中的燈塔。
【3】冷靜周密的思維能力
通常憤怒是因為軟弱,是因為毫無辦法。保持時刻的冷靜給人以安定感和值得信任的感覺。一般情況下,憤怒無法解決問題,同時會影響你單位時間內思考問題的速度。
全面和周密的思考習慣,則讓你容易發現問題的關鍵癥結。
【4】無可置疑的行動力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人生到頭總是空,意義本身最沒有意義。但人生一世,活就活在一份“癡”上,活在于對“自我”“意義”的癡求,對塵世世事的癡情,對世間萬物的癡情。史鐵生說:人的命就象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一輩子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獲得存在的意義,包括偶爾發現的人生的快樂。目標之上,思維之下,行動力在其中。果斷干脆、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力是幫助你走向目標的根本力量。
如果你痛苦,那么請行動起來。
如果你困惑,同理。
(四)在鏖戰中新生
2016年逐漸學會理解自己的不自知,接受軟弱,與自己和平相處。
《紅樓夢》里賈瑞死于鳳姐設下相思局,而仔細想想,其中固然有鳳姐的不仁不義,但若沒有賈瑞苦苦的為性所困,悲劇自然也不會發生;觀察周圍的人,抱著努力拼搏才有收獲人不在少數,秉持坐享其成的人同樣不少,但大多數人很少能準確判斷自己的狀態是處在努力拼搏中還是坐享其成之中。
細想,生活中有很多這樣有人,有許多類似的情節和情緒:這件事,領導要求,沒辦法;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無聊的工作,可是,我需要有人發工資,需要吃飯;他這個男朋友是在太沒意思了,但……湊合吧。
我們總是貌似“不得已”的“接受”許多事,實際是,你沒有“不得已”,只是不想改變而已,不想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不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更無力改變周圍,你也并沒有“接受”,滿滿的抱怨和牢騷,每天苦著臉,勉勉強強的完成工作,而且往往差強人意,心里念叨,過些日子就不忙了,過些日子就好了。然而,不修正思維方式,不改變被動接受的思維習慣,你永遠處于被生活被工作追趕的狀態。
說到底,你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或者說,你無法真正的納悅自己,無法和自己和平相處。把所有的挫折,所有的自己的不順利,都歸結為外界因素,是因為領導,是因為家人,是因為生活壓力,是因為自己不得已,唯獨責任中沒有自己。
一如常常有人自己把自己感動的淚流滿面,為自己的辛苦付出所感動,為自己的踏踏實實所感動,然而大部分人看似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你辛苦或許只因為你沒有動腦筋如何可以把事情做的更簡單更省力而且效果更好。
或者你做事的目的過于“不單純”,一件事做完,你想要所有人都滿意。實際是,所有人都不滿意,因為做事之初你就沒想明白這件事為什么而做,做到什么程度。
逐漸長大,逐漸獨立,我們開始面臨責任,而責任之一就是對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
和自己良好的相處,首先要理解自己的不自知,接受自己的軟弱,在接受的基礎上,與周圍的人對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與世界對話。盡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孤島,但孤島也需要補給,需要資源,需要發展。
(五)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回首2016,腦海里滿滿的片段碎片。
2015年年底,北京極冷,我和同事躲去巴厘島看人間風景可以有多美,三個美麗年華的女子,穿著拖鞋走在柔軟的沙灘上,碧海,藍天。
長大了就不再覺得春節有多可愛,除了依然可以陪伴父母身邊,其他的,似乎也沒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微信里,自己寫的祝福語: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節,認識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情緒起伏,領悟緣聚緣散沒有那么多理由。有那么幾天,天藍的驚心動魄。
1月與研究生同學聚會,明白努力的意義和價值,也明白理性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成長的代價是獨自承擔所有。
2月勇敢前行,就算頭破血流依然不放慢腳步。2月4日,北京立春,萬物始長。今年的立春,天氣沒有暖和,料峭春寒四字最合適。內心勇敢的種子,努力鉆出來。回頭看來,勇敢的好處是收獲成長,壞處是代價略大。2月19日,雨水,北京下了一點點雨,僅僅夠是潤濕地皮。
3月5日,驚蟄日。自己變得像受了驚嚇的蟲子,極其關注房價,記得那個時候天天翻看百度房地產欄目的新聞。3月20日春分,去廣場上放風箏,那一次,好像是18歲以后唯一一次放風箏。3月底,大學畢業季即將到來,中學生也即將畢業。春天到了,鳳凰花開,玉蘭花放。
4月,中考全力奮戰期,記得那時真的是全力以赴。4月4日,清明,在感情世界里探尋棋逢對手,探尋勢均力敵。4月19日谷雨天,暮春到。天氣漸暖,內心開始陷入極度的焦慮與不安之中,諸事無果,然又不能原地不動。滿心委屈,心緒無常,回了下大學母校,那天的陽光極好。夜晚,常常失眠,感慨人生苦短。焦慮三十即將到來,卻沒有而立的資本。
5月5日,立夏,單位的院子里,繁花盛開,滿架的薔薇,鮮艷似殘血,就像那時那刻焦慮的心情。從那紅色里,勉勉強強尋得一點點心的安穩,第一次有了不顧一切的心態。越來越強的孤獨感,幾乎吞噬了自己。20日,小滿,薔薇落了許多,殘血樣的紅落滿了地。
6月5日,芒種時節,常常沒來由的,開始雨水連綿的架勢。6月24日很快到來,學生參加中考的日子。該來的總會到來,第一次感慨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意料之外。6月日子極其炎熱,標準的北京的夏天,盛夏。特別是21日那天,夏至午時,知了都叫累了,安靜的休息。6月30日,傾盡所有的智慧與熱情,送別我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批人。記得寫了最后一封信,洋洋灑灑近萬,然后大病一場。與該告別的人告別,因為內心知道,從此之后山高水長。盡管在同一個城市。內心虛弱身體虛弱,真正懂得情深不壽。
7月7日小暑,日子酷熱起來,7月12日,單位放假。假期大好的時光,做了許多事,參加培訓,見新朋友。內心的不安也抵達新的高度。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滿滿的焦慮,極其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癥。無數次勸告自己直面現實,但固執的人,注定無路可以回頭。7月20日,房山又一次大雨,但無法澆滅內心的不安與煩躁。22大暑,煩躁吞噬了我。7月底,內心走到崩潰的邊緣,無所適從,唯有快刀斬亂麻。
8月,日子飛奔起來。7日,立秋,喜歡給云拍照,因為它像極了自己。風清云淡,那時北京的天少有霧霾,多是遼闊的天。8月23日處暑,北京的夏天干脆利落,來時信誓旦旦,走時也毫不留戀。來和去都如此簡單直接。仔細想想,自己像夏天。
9月,工作恢復如常,遇見新的遇見,開始新的開始。潛意識當中開始面對現實,接受生命中注定的離別,比如關于畢業,接受慘淡的人生。9月4日與大學同學小聚,尋得溫暖。7日白露,早起時漸有寒意。一天5點出門,馬路上蕭瑟極其,漫天大霧籠罩,看不見前方的路。22日秋分,北京的秋天來的快,去的更快。
10月進入忙碌工作狀態。10月8日寒露,北京紅葉四處,秋風乍起。23日霜降,開始穿厚厚的衣服,北京突臨寒潮,堪比隆冬。
11月,天冷。7日立冬,我吃的越來越多,常喜歡看萬家燈火,人生幸福或許很簡單,是深夜中有一盞燈屬于你。22日小雪,北京沒有飄雪,但全國進入最美麗的時節,一半花開如海,一半大雪紛飛。
12月7日大雪,北京陽光明媚。早起微寒而已。
回過頭來想想,生活從來不曾欺騙我,是自己欺騙了自己。
(六)29歲還能做什么?
2016年,殺死過去的自己,站立起新的自己,戰場上血肉模糊,焰火紛飛。29歲與30歲,一線之隔。把2017的愿望清單陳列如下,以警自己。如果讓我親愛的你有一點點領悟,也是我最大的榮幸。
【1】去看看繁華世界
時間不待人,30歲之后漸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或許就變成真的。沒有豐厚的內心,沒有“繁華閱盡”,面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個日漸需要照顧的雙親,你何以全心奉獻,擔待起屬于自己的責任。80后與60/70不同,未經過集體意義的過多洗禮,不能很好的理解,“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塊磚”;80后與90/00后也不同,沒有物質極大豐富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在成年期遭遇諸多物質誘惑,但更多的也經歷了艱難的尋找自己的過程。一如曾有人批評80后,說80后是迷茫的一代,我想迷茫的根本或許源于我們所經歷的時代:打碎了集體主義信仰,但自我中心主義又未完全建立。
或許閱盡千帆之后,回頭再看,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發現繁華自在心間。行萬里路,看世間風情。
【2】構建完整閱讀習慣
自畢業離開校園,就很少再閱讀,充其量為消遣時光,淺翻幾頁。常常覺得思路遭遇瓶頸、工作遭遇無法突破的結點,當憑借別人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都無法解決時,除了迷茫困惑,似乎也沒有其他出路。越長大越發現,不再有人告訴你選A是對的,還是選B是對的,人生不再有標準答案。更多的人給你方向性建議,具體的操作還是要你自己去實踐。此時你的閱讀,會給你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另外,閱讀開拓你的思路和視野,高屋建瓴,在你做事時,你會發現事半功倍。
【3】關心世界熱愛未來
關注時事,建立屬于自己的預見性,篩選信息,把握屬于自己的先機。
信息時代,關注時事,是謀生的手段之一。關注第一手的信息,從中提煉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可以幫助你在做決定是掌握先機。信息時代,給了我們每個人多種可能,但也讓我們在選擇時更加迷茫,因此篩選信息,建立信息敏感性,也是我們需要修煉的地方。
【4】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29歲,化妝、做飯、社交、理財、幽默感、了解異性,好多好多,應該都算現代生活中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抵達精通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5】以愛示人學會拒絕
關心周圍的人,成為正能量源,學會拒絕。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其具有社會性,在與周圍碰撞的過程中,人開始認識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身應該是溫暖的源頭,話說的俗一點叫沒有喜歡整天緊張兮兮的人。人生在世,已經不易,做個散發正能量的源頭,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或者說,做個有心人,體察父母兄妹,真誠對待朋友同事。
關心周圍的人表現還在于學會拒絕。當清楚了你和我,此事和彼事的區別,你才能學會拒絕,在拒絕的過程中,你不但更加清晰了解自己,也讓對方清晰的了解你,從而建立良性關系。當然拒絕建立在適當的方法和清晰的理由基礎上,建立在對他人和對他事的關心基礎上。(初稿于2016年11月30日 ?修改于2016年12月8日)
趙雷沉沉的聲音回蕩耳邊:“再燦爛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最近好嗎?祝我親愛的你一切順利,讓我們繼續穿行在這森林水泥的世間,相互溫暖。
(文/履冰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eighteen-s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