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從6月份開始,我自己陸陸續(xù)續(xù)在一些平臺開課,即使是線上分享,相互見不到面,剛開始依舊會緊張,說話也沒有邏輯。
所以,我才覺得能簡單明了的在無數(shù)人面前闡明自己的觀點,一定很重要。
記得大一剛當選學習委員的時候,第一次在班級里通知事情,下來后我的伙伴們告訴我,整個通知全是“嗯嗯啊啊”和“然后”。
后來,在學校,借助各種平臺,我刻意去練習,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語氣詞,也看了一些公開課,也注意一些肢體語言。覺得自己刻意練習下,應該好很多吧。
一切不經(jīng)大風大浪的自信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去年,在一次給學院培訓Excel中,也是第一次講這個主題,來了五六十號人,除了平時知道我有些“技術(shù)”的伙伴以外,其他人都聽睡著了。
下來后有人告訴我,我講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調(diào),沒有激情,不過好在沒有太多不該有的語氣詞。從那,我又明白了:要講的內(nèi)容,無論擅長于否,能講清楚講好,絕非易事,需要精心準備和前期刻意練習。
去年11月份,連續(xù)借了好幾本和演講、口才有關(guān)的書。先聲明,這兩年我特別討厭成功勵志類的書,因為看的時候和打雞血一樣,看過后就沒有然后了。
不過,演講不該當做成功學必備技能,也不是勵志雞湯該要的技能,我們學演講應該賦予更高的一層含義:展現(xiàn)最好的自己。于是,我借了好幾本幾本書,看了幾場演講,再次感覺今年非常幸運,想學什么,總能遇見自己特別滿意的課程,再貴也愿意買。
現(xiàn)在書看完了,付費課課也接近尾聲,就計劃寫三篇 文,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得。
就是這三本書,今天先把感受寫出來:
演講就是一種分享,分享你擅長的和熱愛的,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獨特經(jīng)歷。
在有限的時間,把大腦中所有自己覺得最有用的信息傳達給聽眾,需要廣博的知識和平時的積累,能老話新說,能標新立異,關(guān)鍵能言之有理,是個人思想精華的分享過程。
TED大多都是18分鐘左右,演講要和女孩子的裙子一樣,越短越好。
有限時間內(nèi),越短越好,用最簡練的文字表達深邃的思想,在大家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展現(xiàn)完自己,清晰而有力度,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演講效果。
用思想的力量,引人入勝,就像講了一個故事。
把與眾不同的思想,用別出心裁的方式展現(xiàn)給大家,吸引大家跟隨你一步步深入。這就像小時候媽媽講故事一樣,總能帶你進入夢境。這樣的演講既能傳達我們的思想,還能讓聽眾一直叫爽。
幽默、煽情、形象、巧妙,相互之間靈活運用。
時而幽默,時而煽情,形象生動,巧妙引用,不僅在演講,平時有這樣才能的人也往往大受歡迎。我們每個人不需要成為 演講家,但自己的思想要闡明給他人,需要一定刻意練習。
其實,不論是不是真正演講,能說會道終歸需要刻意練習。
? 有效準備,了解彼此心理
? 用自己不僅僅語言的魅力征服大家
? 謹言慎行,重視細節(jié),每句話都該有力量
? 擅長講故事,好的開頭好的效果
? 知識量多少決定內(nèi)容是否豐富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演講口才的暢銷書各有千秋,有獨到深入的觀點論,也有特色鮮明的方法論。
無論哪種形式,刻意練習對我們才有用。所以,看了那么多文,聽了那么多課,“刻意練習”,這四個字送給大家和我。
無論通過何種書籍或者課程,介紹何種理念和方法,自己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遵照其觀點,進行刻意練習!最后愿你我都能刻意練習,收獲又一新技能。
END
對啦,今年升級了搜索技巧的課程,和平臺合作,電臺節(jié)目形式制作成收費課程,刻意練習學過的演講課,假期一直在準備中,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