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離開芬蘭前的最后一堂課,阿爾托大學的老師在屏幕上展示了這張圖片: " What do you feel when you look at this picture, positive or negative? " (你們看到這張圖片,是感受到積極還是消極?)
不約而同地,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這張圖片是積極的。是啊,一個人在寂寥空闊的冰原上,這不就是我們冬日每天上下學時看到的景色嗎?
令人驚訝的是,老師告訴我們,“很多沒有在芬蘭生活過的人會認為這張圖片是消極的”,因為它“太孤獨了”。
“芬蘭人十分享受孤獨,這可能與芬蘭的環境有關”。芬蘭地廣人稀(每平方公里16人,中國是145人),國土被大片森林覆蓋,有四分之一在北極圈內。冬季天氣寒冷,極晝極夜現象顯著,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于地平線下,冬天則有51天不出太陽。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得路上總是行人寥寥,有時上學連續好幾天在路上都見不到其他人。因此,孤獨對于芬蘭人來說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老師告訴我們,“多年以前,我和一個芬蘭朋友在奧地利留學,我們和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組成小組,在一起連續工作了3天完成小組項目。事后,我的朋友提出要一個人去布達佩斯旅行,并讓我轉達給其他人。他們知道后,紛紛表示難以想象,‘為什么她一個人去旅行,這樣太孤單了’。我也同樣感到不可思議,為什么其他組員會這樣想呢?一個人旅行對于我來說是很平常的事。當我感到疲倦、內心不安時,我也喜歡一個人獨處,或是去森林里散步,或是一個人旅行。”
“后來,我才發現喜歡孤獨、享受孤獨是芬蘭獨有的文化特征。”
在赫爾辛基的最后兩個月一直是雪天,有時晚上睡覺能聽到窗外的樹被雪壓得很實的噗噗聲。意外地發現自己也很享受這種孤獨,內心格外寧靜、充實。回想起在國內的日子,大學以來一直住在集體宿舍,很熱鬧,卻沒有時間直面自己的內心,思考存在的意義。常常花費很多在無意義的等待上,等人一起吃飯、洗澡,強迫自己參加不感興趣的集體活動,時間就這樣嘩啦啦地流去,內心卻越來越浮躁。
在國外留學,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運動,有些人認為這是煎熬,在我看來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幸好,在芬蘭的六個月讓我離開集體宿舍的環境,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過去的生活。我體會到孤獨的力量,體會到孤獨并不是代表負能量,而是一種給自己內心充能的方式。
現在的我,就算孤獨地行走,腳下也帶風。
附錄
關于生活
由于赫爾辛基房源緊張,我獲得的房子是沒有家具的。請注意,這里的沒有家具真的就如字面上所說,房子里連燈都沒有,為此我購買了床、桌子、椅子、廚具等一系列生活用品。在回國前又不得不將它們變賣。所以,最好還是申請有家具的房子。
但在芬蘭,生活上的其他硬件設施十分完備。公寓都配有洗衣房和晾衣房,每周可以使用6小時。水龍頭里的冷水可以直接飲用,熱水24小時供應從不間斷。更棒的是,桑拿是芬蘭房屋的標配,幾乎所有公寓都擁有獨立的桑拿房。
在芬蘭生活需要較高的獨立能力,學校食堂只在工作日中午開放,其他時間需要自己做飯。普通餐廳消費較高,main dish一般在12歐元以上。
關于學習
阿爾托大學科學學院坐落在赫爾辛基西邊的小鎮Espoo上,環境優美,從校區步行10分鐘就能看到大海。Espoo校區的建筑由芬蘭建筑大師Alvar Aalto設計,十分注重人與建筑空間的和諧,在校園中漫步處處可以體會到北歐設計之美。
學校硬件設施極豐富,無需擔心座位和計算機資源。交換生課程均采用英語授課,部分年紀大的教授帶有口音,但遣詞造句都很標準。研究生項目是授課制,要求很高。課前需要大量預習,課后作業難度大、量多,考核分為大作業和考試,方式靈活,要求強大的意志力和執行力。與北郵類似的課程相比,更加注重編程實操,采用的技術棧更貼近工業界標準。
關于社交
芬蘭人整體偏沉悶,但都很有禮貌、待人和善,喝酒和桑拿是拉近距離的有效手段。參加ESN組織的活動可以認識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不用擔心自己在芬蘭找不到中國老鄉,基本上只要認識一個中國人你就能進入芬蘭的華人社交圈。
推薦大家多和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既能提高英語能力,還能增進對其他國家的了解。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個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