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普遍缺乏的一種能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今社會人們普遍缺乏一種能力,即思考的能力。生來有惰性的人面對思考只會覺得那是一件費心力的事,能省略則繞道而行,最終簡單的選擇一種代償法來解決問題。導致看似眼前的問題消失了,實則不利于長遠的發展。

以前不理解同樣是手機黨,為什么看娛樂綜藝和肥皂劇的時候津津有味,通宵也不覺得困,但同樣是面對手機屏幕,看電子書時卻催眠效果一流。后來想明白,前者只是單一的向你的大腦輸入信息,刺激神經導致興奮,其過程并不需要動腦筋,因此不會覺得累;而后者則需要在不斷的輸入過程當中參雜思考,大腦需要運動,因此會感到疲憊。可見,思考是惰性的對立面,雖不易卻有益,積極向上的成長過程并不簡單,我們需要學會思考。

蔡康永提倡好好說話,在表達的過程中讓他人覺得舒服是一種能力。但人們往往覺得這樣會讓自己太累,從而大多在交流的過程當中選擇簡單粗暴,尤其是對親近的人更是如此。造成這種惡性循環的原因則是由于我們懶得去通過思考來得出一種更好的溝通方式,既能讓彼此覺得舒服又能解決問題。大多數的家庭溝通模式都充斥著指責、埋怨甚至嘲諷,沒有好好說話的能力與氛圍,使家庭成員之間無法感受到足夠的尊重,相處模式變為一方因嘲諷而感到大快人心和相對的另一方感到不快最終收場。而更可悲的是我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不健康的模式,并以此作為調侃來填充平淡無聊的家庭生活。

這種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并沒能最終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提要求的一方繼續喋喋不休牢騷滿腹,被念的一方下次同等情況下仍會如此回放,不斷重復永無休止。現在經常會聽到反脆弱這個詞,實際上良性溝通也是反脆弱的一種體現,我們把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問題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得到的只是一時的口舌之快,問題并沒有根除,而費心思考后用良性的溝通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僅能夠使問題得到解決,還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拉近彼此的距離,這就起到了反脆弱的效果,在面對問題時不僅能夠復原,甚至變得比之前更好。

由此可見,思考其實歸根結底體現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用過思考才能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吝嗇自己的腦細胞才能達到反脆弱的效果。當然,光有思考還是不夠的,知行合一才是關鍵,最終將思考結果付諸實踐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從無知到知很容易,但從知到行則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很多人做不到。這便是為什么韓寒說“我們雖然懂得很多道理,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所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感謝吾師吾課欄目組搭建的這一平臺,讓我們有機會與各位溝通交流。 介紹孫程(學習專業、特長、小學里...
    送柳音閱讀 760評論 0 1
  • 一開始知道大前研一先生,是因為去年他的新書《低欲望社會》出版,當時有公眾號宣傳,之后我上亞馬遜找,沒找到電...
    Lindsay_Jiang閱讀 336評論 2 1
  • 思考的力量 讀第90條《我怎樣寫教育日記》有感 萊州市文峰中學 程挺模 這篇文章順著上一篇的姊妹篇,都是針對校長工...
    趕潮兒閱讀 313評論 0 0
  • 文 | 駝玲 1. 學以致用是真學,知行合一是真知,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學習和行動,而思考是一個其中不能忽視的...
    玲歌閱讀 1,172評論 0 2
  • 最近總是反復想起一個詞''蓄勢而發'' 剛畢業時候,有幸一家不錯的進入企業咨詢管理培訓公司上班,那時候聽過一個故事...
    _阿金_閱讀 286評論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