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給我家老太太幫廚,讓我剝蒜。我才動手,老太太看了幾眼,很是嫌棄我這慢性子。麻利的搶過大蒜,操起刀背“啪啪”幾拍,又切掉蒜瓣根部,輕輕用手一理,一顆顆碎蒜瓣輕松脫穎而出,再手起刀落幾下,一堆蒜蓉完美出現。
我喜歡手剝,用手先輕搓幾下,剝去最外層蒜衣,再切掉蒜瓣根部,順著蒜衣切面繼續剝。難剝的是一些薄薄的、附著蒜瓣頭上的蒜衣薄膜,這時候把手上沾點水,再輕輕一理,一顆光潔完整的蒜瓣就靜臥在砧板上。
我拿著光潔的蒜瓣沖老太太晃晃,老太太癟癟嘴:“這有什么用嘛,還不是要切成蒜蓉的,能不能講點效率?”
我笑笑,沒作聲。繼續剝蒜,切蒜蓉。
思緒卻飄遠了。
我最近愛上做面包。跟朋友分享的時候,聽見這樣的聲音:
“你準備開店?”
“不啊。”
“那做這個干嘛?”
“……”
“……”
“開心呀。”
“好吧,你這個當媽的真閑。”
“……”
或者這樣的聲音:
“你面包做的不錯嘛!”
“對啊對啊,全部手工做的喔。”
“揉面也是嗎?”
“對啊。”
“干嘛不買面包機或者廚師機,揉面多麻煩啊,又累。”
“……就是喜歡啊。”
“好吧。”
“……”
我喜歡做面包。家人都去上班了,把寶寶哄睡以后,稱粉、和面、揉面、發酵、烤制、出爐。這就是我的一片樂園,尤其是手工揉面的時候。手與面粉充分接觸,通過指腹感受面粉的溫度、狀態,慢慢揉搓,甚至摔打,制成面團。而在做這些事情的我,大腦放空,什么都不想不管,眼里心里只有這個面團。
奇妙的是,完成揉面的我,一些不愉快,一些負能量,卻也隨之消散。
而等到家人歸家,迎接他們的就是一屋子溫暖幸福的面包香。
忽然間回憶起一件更久遠的事情。
那時候剛在家那邊參加工作,每周雙休。拿著工資的我興致勃勃的計劃著周末去隔壁省看小姐妹,算了算來回大概三四百塊錢,半天去或者周五晚上去,半天回,還可以痛快的玩上一天的時間。于是跟我父親說:我打算去XX玩玩。我以為父親會說:”好。“或者”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我錯了。
“你去干嘛?”
“找XX玩啊。”“我有錢。”我加了一句。
“那就算了。”父親看我一眼“我以為你是去考察、找機會、找商機。你已經不小了……balabala。”
那時候與父母同住,最后的結局自然是沒去成。那時候的我,最多20歲,正是玩的時候,正是友情大過天的時候,正是不懂得賺錢的時候(雖然現在也不太懂),想去玩卻被這么一個理由給攔住了,心里委屈得無以復加。
后來,我就跑遠了。武漢、寧波、深圳。總之,保留距離,我一個人,說走就走。
回頭看看,我真的做了很多沒用的事。
喝下午茶——講真,除了糖和脂肪,還有什么?
一口氣買了12束花——拿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只有幾天的生命,就只等著它凋謝,沒什么用。
自制奶茶、水果茶——尤其是水果,直接吃不就完了嘛!還搭上水、蜂蜜神馬的。
還為了飲品買各種各樣的杯子——杯子不就是用來喝水的嗎?!一個就夠了啊!
從手機看書APP到去書店點杯茶坐在那里看書——哎喲喂,這日子小資的啊。看書干嘛呀,還去考狀元嗎?
從書店看書到kindle——既然回歸看電子書了,還買kindle干嘛?多帶一個東西你也不嫌麻煩。
從kindle到購買正版紙質書——我的天吶!看完就擱那的,你還買正版!十塊錢三本好嘛!
尤克里里體驗課——那是什么?有什么用?
秘密花園、彩鉛畫、禪繞畫——你閑的吧你。
……
……
可我從來不后悔做這些沒用的事。
如果一切只用有沒有用來衡量,那么,美呢?藝術呢?音樂呢?
我想,我需要這些沒用的、耗費精力的、看不到金錢利益的東西。
它們讓我快樂、沉靜。并豐富了我貧瘠的思想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