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有兩大愛好,一愛讀書,二愛旅行。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行路尚且不易,何況是萬卷、萬里。可就是因為這不易,使得我偏愛于此,如癡如迷。
? ?我對于讀書的偏愛大概是從初中開始的,如果初中之前看的一些兒童讀物不能算進去的話,那么我和讀書的緣分源于初中時遇到了大仲馬的那本《基督山伯爵》。初中時的我根本不能想象我能夠把這么厚的一本書看完,但是就如我后面遇到的很多書一樣,當我捧起它的時候,我已然從我的世界中抽離出來了,回到了大仲馬筆下被封存了三百多年的十八世紀法國,書里的一詞一句間仿佛在塑造一個我肉身無法到達的平行世界,卻使我的心處其中,這是一種多么美妙的體驗。即使讀完這本書后,亦是意猶未盡,回蕩其中。至今日,《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我已看過五遍了。每一次捧起一本曾經看過的書的時候,又豈止只是和書里的人物在和我對話,與我對話的還有過去的年少的我。
? ?讀書分為兩種,有用的讀書和無用的讀書。有用的讀書是那種帶有目的性的,可能是為了一個文憑,為了在社會職業中提升自己的而去讀書,這種有用的讀書固然是必要。但是,比這更美好的境界是無用的讀書,是一種源自生命底層渴望的讀書,這樣無用的讀書不見得會給你直接的好處,但它對你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一定能用肉眼看出來的,這種讀書更像是一場修行。這場修行過后,世界看你,可能無異;可是你看世界,卻已大不同。當別人看到的是世界的景的時候,你看到的卻是世界的境,無用方能大用。
? ?愛讀書的人之所以愛讀書,往往是懂得了書的價值。在當今社會中,要說一樣東西的價格是遠低于價值的,我想就只有書了。在剛開始喜歡上讀書的時候,我是比較偏愛買盜版書或看電子書,因為最初我是以用正版書的價格去衡量一本書的價值。后來,我就沒有再買盜版書而是去買正版的紙質書籍,因為在這個時候我開始以書中的思想與啟發來重新衡量一本書的價值。心態由此改變,愛書的人不會嫌書貴,就像你愛一個人不會希望她是廉價的,而是希望她實現她應有的價值。而且一本書如果比其它書要貴很多還能在市面上流傳,那么必有它獨特的意義,它所蘊含的真實價值一定會是其它書籍的指數倍的。
? ?人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風景,也不可能領悟所有的道理。人的一生太短,我們只能站在前人的經驗與智慧上去領悟這個世界的邏輯,書里的文字穿越時空將前人的故事與智慧帶到我們的面前,我們怎能不謙卑對待呢?
? ?其實讀書就是一種旅行,讓思想到達一個你肉體去不到的地方。既然如此,那么反過來說,旅行也就是另一種讀書。世界本身不就是一本奇妙的書?在我們從這個世界獲取食物、衣著和居所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體會一下世界的奧秘,去追尋世界的內在邏輯呢?
? ?我曾有幸,在夜晚的沙漠中仰望那曼妙的星河,那是一種藍黑的夜。俯仰之間,天地之內,萬物皆為陳跡。對比與天地,人不過是滄海一粟,在那種遼闊之下,我所能留下的也許只有謙卑了。當一個人心懷謙卑的時候,對事物之間也就有了不同的見解與感悟。置身于自然之中,何為珍貴,何為浮華,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小王子》中,小王子在沙漠中遇到了一只等愛的狐貍,狐貍被小王子馴養了,可是小王子卻不能留下來,最終離開了狐貍??墒亲詈蠛傠m然沒有擁有小王子,但是因為小王子麥田般的頭發,狐貍擁有了麥田的顏色??晌覀內藚s難有那一份狐貍的豁達。一些東西是我們想要的卻不一定擁有。但如果我們置身于一種遼闊之中,或許我們能對喜歡的事物愛的釋然,至少我們還能擁有曼妙的星空、擁有那麥田的顏色。
? ?很多人會認為旅行是生活工作之外業余時間才干的事,但其實不然。大多數人之所以這么想,與我們在曾經過去的幾千年里是農耕文明是有很大關系的,我們大部分的思想還是建立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因為農耕,我們長期的生活離不開我們賴以生存的田野,我們時代居住的村莊。旅行也就成為了奢求,甚至成為了一種妄想。但是如今,生活的情況和謀生的方式早已不同??墒俏覀冞€有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與農耕文明時并無大異。于今日,我認為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或許越發的不適合我們了。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反而更適合當前的社會的規律,我們不必長時間待在某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可以四處去追求一種近似“流浪”的自由生活。旅行應該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規形態,而非生活以外的存在,此心安處才是吾鄉。
? ?我之所以說讀書和旅行,是因為讀書和旅行二者其實具有相似的意義,都能將自己從原有環境中抽離出來,以一種不一樣的存在方式去跳出原有的循環。只不過不同的是旅行偏向于一種空間的抽離,而讀書更偏向于一種時間的抽離。我們可以回頭望望,凝視我們曾走過的路,你看到的會是什么?會不會只是一個你沒跳出的循環。在我的認知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一個人的能力體現不在于他在某個體系的優越,而是在于他是否擁有離開這個體系的能力。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同一環境,就會被這個環境中單一的知識架構與認識層面所限制,就容易缺乏其它維度的看法和思考,慢慢的就會形成死循環,成為一種意識上的聾子和瞎子。這時候,你常常會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而感到無法理解或者產生不同程度的誤解。當你覺得理解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往往不是這個世界錯了,而是你缺乏多維度的感知能力,就像一個聾子不能去理解一場演唱會的瘋狂。
? ?讀書與旅行其實就是在帶給你不同維度的體驗,讓你能夠看到循環外的世界,從而有機會去跳出你當前環境的循環,去一窺這個世界的本真模樣。在電影《天堂電影院》里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待在這里,會把這里當成是全世界,不再追尋,不再擁有,你得離開一陣子了。
? ?試著和一本沒看過的書、和一個未到過的世界約個會。懷著對未知思想、未知世界的謙卑,回到一種深邃的存在,去重新審視我們所認為的一切,它們還會是原來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