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帶來了產業變革,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行業會消失,很多人將失去現有的工作。
不僅如此,新科技的發展影響著人類文化。
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1萬對,比上年增長5.6%,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14.9萬對,法院辦理離婚69.3萬對。粗離婚率為2.8‰,比上年增加0.1個千分點。
據媒體報道,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離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國粗離婚率僅有0.90‰,2003年達到1.05‰,到2010年突破2‰。當前數據顯示,2015年粗離婚率為2.8‰,是2002年的3倍多。
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男女之所以要締結婚姻,是由于人類后代的發育期長,依賴父母的時間長。要想更好的繁衍后代,需要男女雙方長期與深度的合作。
人從出生要完全獨立,是一個漫長的社會化過程。女性生育孩子,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比女性,男性的付出少。和女性一樣,男性也希望自己的后代發展的更好。要實現這一共同的目標,親緣投資需要長久的承諾和持續的投資能力。婚姻讓男性和女性以最佳組合的方式養育孩子,給孩子更好的照顧,利于孩子更好的發展。
于是,人類進化出了愛情。愛情是承諾的象征,當男女雙方迸發愛情,意味著他和她愿意共享彼此的時間、精力、才能和資源。
愛情像膠水一樣,把男人和女人綁定在一起,讓他們共同照顧后代,你主內我主外,你給錢我買菜,一起為子女的成長操心勞累。愛情跟孩子之間好像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當線的一頭有問題時,另一頭就難以獨善其身。
說到底,人類婚姻最初的動機是為了更好的哺育后代。經濟考量和愛情皆由此演化而來。
如今,人類的文明、科技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環境,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全新世界。(上周一我們講了新的智能時代帶來的變化,點此閱讀上周文章)
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超過四分之三的母親在孩子入學前整天在家帶孩子,但現在這樣做的母親還不到一半。而在2002年分娩的母親有60%的人在孩子還不到1歲時便返回了工作崗位。
女性不僅是孩子的養育者,同時也是經濟資源的提供者。由于生殖技術的發展,女性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做母親,何時做母親。
同時,科技產品正在創造人們全新的交往方式。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無限接觸天各一方的伙伴。曾經影響面對面交往的重要特質,比如相貌、比如地理位置、比如害羞,不再那么重要。
研究發現,經由高科技溝通方式建立的友誼比其他傳統友誼,有更優先的發展地位;經常交流文本信息的朋友也比只保持面對面接觸的朋友更親密。
愛情、繁衍和經濟三個婚姻動機,已經不再那么牢固和必要。這是離婚率持續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此說來,人類是否將不再需要親密關系?
人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歸屬成為所有人共同的需要。人在親密關系中可以滿足歸屬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項歷經9年的大規模縱向研究發現,缺乏親密關系的人比正常人死亡的概率高出2-3倍。
親密關系的喪失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與擁有良好親密關系的人相比,孤獨無伴時,人的血壓升高、免疫系統更弱,更容易患上感冒或流感。親密關系的質量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一些心理問題更可能侵擾那些缺乏社會交往的人。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在75年間,追蹤了來自精英階層和社會最底層的724名男性,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關系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研究同時發現:發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關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圍人群的人。
良好的關系如此重要,它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幸福和發展。在這個變化的時刻,父母們希望孩子能適應發展變化的世界,甚至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還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幸福。
這樣的期望與智能時代所需人才是否一致?我們下下周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