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遇見新鮮的東西。沒嘗過的食物,頭一次接手的工作,不經意認識個新朋友,意外發現的寶貝。總是在各種發現和選擇中找到自己的心頭所好,有一些則不然,處于厭惡,不適合,沒興趣等等的原因遭所拋棄,或者有一些也是你意想不到愛的,和你失之交臂了。
一見鐘情是個時間性強的詞,無論對人對事物,好像煙火,瞬時驚艷,繼而灰飛煙滅,蕩然無存。所以,一見鐘情也是凝聚火花的另一種說辭。我室友曾經一度瘋狂迷戀著栗米棒,從第一口開始就吃得欲罷不能了,從幾盒子變成幾兜子的買,一吃吃不停,一天二十四小時,最瘋狂愛吃的時候一天能連吃三個小時栗米棒。結果不出半個月,她看一眼就想吐了。她最喜歡栗米棒的那段時候曾說,我永遠也拋棄不了了,少什么都少不了這個。結果,栗米棒變成了從今以后最不想吃的一種東西,并不是栗米棒不好,是她猛然把喜歡的空隙填得太滿,吃得太過了。
還有一友,差不多喜歡所有的東西都是從第二次開始。以前小時候吃水果派的時候,她第一次吃得時候差點沒吐,形容成一股口水的味道,味道簡直是難以下咽。第一次吃,給了她好大的陰影,每次看著我們吃都流露出一種恐怖的表情,那意思是,你們怎么吃得下去。按理說第一次這么討厭,以后肯定和水果派無緣了,可是有一次和一個比較生疏的友人吃飯,人家客氣的點了水果派,她不好意思不吃,結果這么一吃,還來興趣了,吃的津津有味,以后還挺喜歡吃的,覺得自己第一次可能吃的不太認真,稀里糊涂就不喜歡了吧。她這個癖好,再以后對火鍋,臭豆腐,氣泡糖,等等等等都是這樣的第二次愛上。因為她發現她第一次討厭吃的東西,以后都會喜歡,所以,變得喜歡吃第一次討厭的東西……雖說有點奇怪,不過這種有點特殊慢慢的愛上倒是更深刻,因為發現覺得討厭的東西,沒準是遺漏的美好。
說到好吃難吃,一定會想到眾口難調。可是既然有著一些人肯定,那還是說明它本身存在著美麗的地方。好比我最近吃的素什錦面,哎,第一次吃覺得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面條,就是泡發的香菇,外加幾片胡蘿卜片,幾塊面筋,吃的毫無滋味,還帶著香菇湯本身那種野味。后來試著加加川椒醬什么的,發現也挺有滋味的,看著別人吃的挺香,自己也就照葫蘆畫瓢跟著試試,總之,學著發現,學著體會,不能妄下斷言。
沒準你學的是你討厭的專業,干著你沒興趣的工作,不過,嘗試著鉆研一下,沒準會萌發潛在的興趣。大一的時候本不愛金融的,因為陰差陽錯報了這個專業,后來竟然來勁看了很多方面的書籍,好比那個深刻復雜的金融巨作《國富論》,也著實滋滋有味看了一陣子。后來,逐漸淡漠不再看相關的書籍了,但曾經還是挺癡迷里面的精彩和美好吧,有過,存在過,就有意義。不一定非定去想怎么長久,怎么持續,你發現和其中的樂趣并存,又何必在乎這些瑣碎的邊緣問題。
法語里面有這樣的說法hideuse joli,意思是丑的美姑娘。可能你會覺得矛盾,那這到底是丑還是美呢?通俗點說,就是第二眼美女吧。有這種說法的人有:蘇菲瑪索,奧黛麗塔圖。這二位女士大家不陌生,蘇菲是法國女性里面很傳奇的一個人物,她出色的演技,別致的裝扮,還是帶著男子氣的柔美的女人,但是第一眼你會覺得她很平平,臉上還帶著雀斑,還有些干干巴巴的清瘦,但是看過她的片子,你會喜愛她的率真,直腸子,獨立矛盾的個性。難怪她被譽為法國男人“永遠的摯愛”。奧黛麗塔圖亦如此,天使愛美麗那不斷突破自己的小女孩,不斷產生新奇的聯想,尖下巴,有點怪異的傻兮兮的眼神,這股“怪美”,她成就了“天使愛美麗”。一下子就發現的光鮮亮麗,是不需要思考來找尋的。話說回來,真正骨子里面散發的美麗的人,第一次眼見也不會太邋遢。外在奇差無比,內在又如何打磨得出來呢?
把一帶而過的事物多附加上一次機會,就多一次,可能會探索出新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