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不想寫開篇語了...
算了,還是寫吧,要不顯得文章沒頭沒尾很敷衍...
思考中:怎么寫能吸引引起大家的興趣,是大家讀下去呢...
算了,不玩套路了,直接來:產品和開發的日常撕逼,看似正常,其實可以避免,之前老K一直強調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其實,最最根本的,是產品經理要有基本的自我修養。
下面,論產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別YY需求
產品經理提出任何需求,原因一定不是,不是,不是:老板想要、運營需求、競品已有等等這類**的理由(老K曾在產品經理7神器——說服程序猿一文提出過說服程序猿的法寶,這明顯是用來搞笑的,聰明如你們,一定懂得吧)。任何需求,都要從產品目標&用戶需求兩個層面去考慮,首先找到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然后再去說服技術。
舉個例子:比如理財產品都涉及綁定銀行卡這樣的功能,一般需要手動去輸入銀行卡號,體驗很差。所以PM提出優化方案:用拍照識別銀行卡來代替手動輸入。這個需求,從產品目標上講:符合產品科技金融的定位&簡化操作可以提高轉化和留存;從用戶需求上講,極大的優化了體驗,用的爽!
做好信息共享
很多PM在需求評審時只告知要做什么,而不說明為什么要做。是啊,程序猿負責實現功能就好了,說其他的有什么用?然,這種想法是絕對錯誤的,大家同屬一個Team,一定要讓每一個人都明確目標,同時也明確自己的努力可以向目標邁進一步。
而且,經驗豐富的程序猿會想到功能可能的延伸方向,提前做好可擴展性。
不要強行評估工作量
即使是技術出身的PM,也不要強行去評估工作量并確定工期。切記,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盡量別改需求
對產品來說,改需求是一句話的事兒;對技術來說,改需求可能意味著代碼廢棄、框架重構...簡單說來就是通宵兩天寫的幾千行代碼沒用。。
所以,承接第1條,別YY需求,所有的需求都從產品目標&用戶需求的兩個層面去考慮周全,避免在開發的過程中改需求。
及時反饋結果
功能上線后,達成的效果要及時反饋給程序猿(挑好的說),雖然大部分程序猿并不關心運營指標,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還是很高興的。同時,也會建立程序猿對PM的信心,信任PM的眼光,由此形成良性循環,溝通上會更加順暢。
把握好"度"
前段時間看《我的前半生》,其中賀函對唐晶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你學會了我的所有技能,唯獨欠缺的是把握一個"度"(具體臺詞忘了,大概這個意思...)。
其實很多同學都缺乏這個,怎么講呢,舉個簡單的例子:需求會后定好了上線時間,但是在測試過程中發現一個BUG影響很大,難以解決,怎么辦?逼開發通宵加班解決BUG?講道理你沒錯,確定好了時間就一定按照時間節點走,但這類難以預見的問題影響開發進度,該怎么辦呢?
所謂的把握好"度",所謂的人情世故,大概這樣吧...
文章轉自產品經理日記微信公眾號,轉載文章僅供學習,感謝產品經理日記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