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這樣的女孩:
獨立不喜歡麻煩任何人,心軟不好意思拒絕任何人,在家人眼里是懂事的孩子,在朋友眼里是不會拒絕別人的性格隨和的朋友。善良到沒有底線,用“濫好人”形容最恰當不過,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又沒辦法改變。
1.
抓緊假期的尾巴,趁著沒有繁忙的學業所累,今天約了朋友去逛街,返程時發生了不愉快的事。
和朋友聊著天在路口等公交時,被一聲“姐姐”打斷。微微側身,看到了兩個十五六歲左右的小姑娘,濃妝艷抹,著裝時髦,用當地方言的話來形容這兩個女孩——跳,絕對是在學校不學習只知吃喝玩樂的主。其中的一個小姑娘繼續說:“姐姐,我們坐公交的錢不夠了,可以借我們5塊錢嗎?我微信發給你。”
當時毫不猶豫的說了一個字——“好”,就翻書包拿錢,由于沒有一張五塊錢就將十塊錢給了那個小姑娘,同時開始添加微信。
一直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雖常聽父母和朋友說人心險惡,在外面要留個心眼,收起好心,但一遇到事時這些話從來不會在腦中回轉,更愿意堅信自己的那一套東西:人性本善,不會有存心騙錢甚至騙人的人,所以能幫助人時如果有能力一定會伸把手。
十塊錢,雖少,但相信那個姑娘一定會轉給我的,很堅信。所以微信一添加成功便微笑著轉向朋友這邊。
而朋友卻一臉嚴肅的說:“她轉給你了嗎?”很淡定的回了一句:“沒有呢,稍后轉也不遲。”
接下來的一幕上演。
朋友上前一步,對小姑娘說:“你這會兒把錢給她轉一下。”
“我微信這會兒沒錢,晚上回去轉。”
朋友一下子生起氣來,一邊從女孩兒手里拿錢給我,一邊語氣特別重的說:“把錢還給她。”
站在一旁的我攥著錢不知如何是好,朋友見我仍有心給那個女孩兒錢,放出狠話:“你給錢就跟著她走,要不立馬跟我走!”
2
類似的事無獨有偶。
上周到一個朋友的城市玩,由于出火車站后他還未到,就隨便找了個地方站著玩手機。
沒幾分鐘,旁邊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對我說:“阿姨,我可以用您手機給媽媽打個電話嗎?”而女孩旁邊還站著一個成年女子,見我不愿借手機,用一口流利的方言立馬說:“從家走的急忘帶手機了,我是她姑姑,她媽說過來接我們,怕找不見我們。”
會不會是騙子?
腦袋中一閃而過舍友講過的一個真事:媽媽掩護女兒偷盜……
再看一眼面前這個可愛的女孩兒,肯定是我邪惡了。
“多少號呢,我來給你撥。”
看著女孩兒給媽媽打完電話,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兩個字:謝謝!
虛驚一場,沒有被騙!
繼續悠哉悠哉玩起手機,等著朋友來接,大約十幾分鐘后,在這個異地他鄉竟然又有人走到了我面前,態度陳懇的說:“可以借你手機打個電話嗎?”
上下打量一番,是一個沒有攜帶任何行李,穿著拖鞋,與我年齡相仿的二十幾歲的男子。
網上說,不能隨意借給陌生人手機。他可能拿起就跑或者通過一些手段盜取手機里的信息!
對,這次絕對不能借!
“我是河北邯鄲的,在這邊手機和錢都被人偷了,我給我爸打個電話讓他幫我買一下火車票,我把坐哪一趟都已經查好了,不會耽誤你太多時間的。”
聽著他在旁邊說了一大堆,已經沒有了判斷力。
“不是我不借,現在騙子太多了,你不會騙我吧!”
男子立馬說:“真的沒有騙你,我就打一個電話。”
借還是不借?身邊曾有過兩三例因為各種原因在外地沒錢沒手機而艱難回家的事件。借,怕被騙;不借,又怕是真的。糾結了一會兒,還是伸手把手機給了男子。
男子向父親簡單說明了一下情況后便開始說買火車票需要的一些信息。突然,他從兜里拿出一個錢包,有幾十塊錢,而他從錢包里抽出了身份證。心下一驚,不會真的遇上騙子了吧?不是說手機錢被人偷了嗎?怎么身份證沒被人偷?
心里緊張成了一團,現在手機在他手里,總不能硬搶吧?只能故作鎮定。聽著他說著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列車號……電話那邊的父親應該還不太懂得如何買火車票,需要不斷的重復。
他的電話未打完,朋友的電話打了進來,由于他還在不斷的說著,并未接聽朋友的電話。
他掛斷后,我立馬給朋友打電話,得知他已經到了火車站,正在往我在的位置走。男子對未能讓我及時接聽電話表示抱歉,同時又問我能不能等半小時,他父親買下火車票半小時左右會再給他打個電話。
我拒絕了……因為朋友已經來了。
聽著他對他父親說的那些話,我已經開始信任他了,一場有預謀的騙局,父親的關心著急應該是表演不出來的。
不知從何而來的善心,走時竟然對男子說:“我身上還有一些錢,應該還夠買票,要不你先去買了?”男子坐在了臺階上,神情凝重起來,用略帶哽咽的口吻說:“不用了,謝謝你,我爸正在買,你走吧。”
看來應該是沒有撒謊!
男子出此言也不便于多說什么,我便去找朋友了。
下午時,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便給他爸打去了電話,詢問男子是否已買下票,是否再打來電話,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同時從電話聲里可以聽出其父親的著急和無奈。
于是,我決定再去一次火車站。
在火車站兜兜轉轉一大圈都不見他的蹤影,正打算放棄時,在一堆乘涼的人中看見了他,當我對他打招呼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
我直奔主題:“你買下票了嗎?你爸比較著急!”
“沒呢”
“我先借你幾百買下票,你回家后有錢了再還我可以嗎?”說著便從書包里拿錢塞給他。
這次,他沒有拒絕。
從南而北的列車需要行駛30多個小時,他才可以回到家。
下午和晚上時,他的父親又打了好多次電話,一方面是打聽兒子的消息,另一方面又表示了感謝。
男子應該是在火車上借手機給他父親打了電話,并告訴父親借了多少錢,讓他先幫著還了。
所以第二天上午時,他父親就打來電話要了我的微信還了錢,而此時他依然還在火車上。
3
對于公交站借錢的那件事,后來遭到朋友的嚴重說教,她說我不該借也不能借。
“那幾個女孩一看就不是正經人,兩個人連坐公交的錢都沒了,肯定是都瞎花了。之前我也碰到過類似的事,馬路上一人借錢,說微信還,結果沒了蹤影。這兩個女孩你就能保證她會還你?她微信沒錢不會找朋友借非要問你借!你的錢是大風刮來的?你現在慣她問人要小錢,她們以后還得了?”朋友的話聽進了一半,不管女孩撒沒撒謊,只知道沒借錢是對的。
誰出門不會把路費準備好?更何況她們是兩個人!
火車站的事,基本沒對什么人說起過,因為我知道絕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不可思議!
這次雖僥幸沒有被騙,但顯然我的做法并不明智!首先,男子有難,應該尋求交警之類的人幫忙,而不是自己擔著風險幫忙。其次,20多歲的男子應該已經經歷了一些風雨,如果對這種事情都選擇坐以待斃,那么好心的付出也許并不值得。最后,沒有保證自己的付出會不會是利人損己,如果男子不還錢呢?
德謨克里特說:“ 一個人要么必須做個好人,要么仿效好人。 ” 人,縱有萬千的道路可以抵達人生的終點,而善良,則一定是人生路上最好的修行。
但你的善良,請不要是低智商和低情商的!更不要是利人損己的。
馬可吐溫說:
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可是低情商的善良,卻是一種變形的失聲的語言,連正常人都感受不到它,更鮮少魅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