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回顧:
小諾陪媽媽出去買東西,無緣無故跟人吵了起來,對比婆婆的知書達禮,小諾嘆息自己的苦悶。
轉眼小諾結婚已經五年了,每年的春節都是小諾最為難的日子。按照習俗,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閨女回門的日子。
老公小梁的大姐二姐這天是都要回門的,婆婆家的房子是個小二居,如果大姐二姐全家人回門就沒地方了,小諾和老公必須帶著孩子回小諾媽媽家,可是讓小諾為難的是,每次小諾媽媽都借口不在家,不讓小諾他們回去。
結婚第一年,小諾和老公沒地方去,去外面足足閑逛了一天;第二年,有了孩子,必須去媽媽家,媽媽沒辦法,就同意小諾一家三口過去一天;第三年的時候,婆婆家搬了大房子,小諾問媽媽回去可不可以,媽媽說她們不在家,小諾也就沒強求。此后的初二,小諾也就沒再回去了。
但是,每年的初二,婆婆都準備好了東西,讓小諾一家一定要去看看小諾媽媽。開始小諾還不想去,婆婆跟小諾和小梁要求說,你們必須回去看看媽媽,否則不要回來了。
婆婆在家非常有威信,家里人都很佩服婆婆,一個原因是尊老家風,另一個原因是婆婆說話很在理,不由得不順從。
小諾成人以后對社會的認知,很多來自于婆婆。婆婆對小諾很耐心,教會她如何做和這么做的原因,小諾也希望婆婆給她多一些這方面的見解,學會怎么與人相處、怎么待人。
今年過年,小諾打電話問媽媽怎么過?媽媽說一個人在家,哪兒也不去。
小諾知道媽媽愛熱鬧,她還是希望兒女都去看她。可是,姐姐去在外地的婆婆家,哥哥被媽媽慣的任性,受不得委屈,鐵定了不去跟媽媽一起過年,媽媽只好自己過節了。
小諾除夕和初一是一定在婆婆家過年的,只有初二會去看媽媽,這是這么多年下來的習慣。
小諾知道媽媽心里很不舒服,可是想到這么多年都是這么過的,也沒什么辦法。
除夕夜,婆婆家人聲鼎沸,發紅包搶紅包,吃年夜飯,小諾也跟著高興。到了零點聽鐘聲,給親戚朋友拜年的時候,心里酸酸的,媽媽在電話的那頭一個人過年呢,雖然她還是火火地說話,小諾能感覺到,媽媽心里空落落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初二小諾帶著婆婆幫著準備的禮物去看媽媽,剛剛敲門,媽媽很快就開了門,小諾知道,媽媽是等在門口的。
媽媽接過禮物放在門里,利落地接過小諾懷里的樂樂,讓小諾趕緊進門。
從小諾一家進門,媽媽就一直在張羅,一會兒拿水果,一會兒沏茶水,風風火火地忙活著。
坐了一會兒,小諾看著小梁說,咱們走吧,樂樂還要睡午覺。小諾和小梁站起身,媽媽看著小諾的臉,說:能不能多玩兒一會兒?不然讓樂樂在家睡午覺吧。
很多年了,這是媽媽第一次挽留小諾,沒有趕她走。
小諾盼了多少回啊,要跟著媽媽,希望媽媽哪怕流露出一絲不舍呢。
看著媽媽臉上的滄桑和灰白的頭發,小諾心里隱隱作痛。媽媽您知道當年趕我走的時候,我的心里對您多么不舍啊,現在剩您一個人,孤獨寂寞了,開始挽留我,太遲了吧。
小諾帶著孩子,堅持離開了媽媽家,路上沉默不語。
媽媽用她的刻薄,傷得小諾遍體鱗傷,傷口才剛剛愈合,小諾心里忌憚,她不想再次受傷,哪怕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
小諾心里也心疼媽媽,別人家都在熱熱鬧鬧地過節,她卻一個人獨守寂寞。
媽媽很小就參軍入伍,受的教育少,父母又不在身邊,做護士工作要三班倒,起早貪黑,本就需要人來照顧的她還得照顧別人,吃的苦比別人多上好幾倍。
婚后本想可以好好生活了,卻與丈夫性格不合,獨自養大三個孩子,重擔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壓得她都快喘不過氣來。
繁重的負擔和天塌下來要自己扛的境地,造就了她凡事風風火火、粘火就著的性格,也把自己心里那些不痛快和煩躁都撒在了小諾身上。
媽媽哪知道,她身上的刺,傷到了小諾的心里,小諾心里委屈、難過,如果不是婆婆強壓著她去看看媽媽,小諾無論如何是不想靠近她的。
這次從媽媽家出來,小諾看見了媽媽轉身瞬間眼里的淚花,坐在車里,小諾沉默了好久,對老公小梁說:“媽媽哭了,眼淚在眼圈里,我看見了。”
小梁說:“其實媽媽很苦,她把所有的累和苦都藏在自己的心里,沒有人可以傾訴,用無比堅強的刺包裹著自己,防止再被他人傷害到。她外表剛硬而且堅強,實際上,她心里脆弱到害怕任何一點點很小的傷害。她有一顆非常非常脆弱的心。”
小諾一路無語,心里卻揪著疼,為自己受到的傷害而難過,更為媽媽的外強內弱而難過。媽媽的兒女們已經長大了,您就別再用尖利的刺傷他們,也別傷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