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04.16—04.22
? ? ? ? ? ? ? ? ? 淼豐齋
2019年4月1日起,在工作了38年后終于畢業了,從此開始了人生的又一個重要階段。
在經過了簡單的規劃和準備后,2019年4月16日,一部車倆老朽上路了。32天后的5月17日17時回到濟南,車行4600余公里。除在黃山、廬山等8天沒動車外,平均每天車行191.7公里。
在安徽,江西,江蘇三省16市35縣(區、市),需購票進入的29個景區,及數不清的不需購票進入的景區等,留下了58.9萬個腳印,平均每天步行1.84萬步。
4月16日 11:30到達淮北市的相山公園南門,期間只在棗莊服務區稍作停留。
相山,據市中心500米,系泰山經魯南山地、徐州市向南蜿蜒延伸的余脈,海拔350米,山峪內有始建于西晉太康五年(284年)的顯通寺。
逛完顯通寺后,便沿山路爬上了北山脊,而后沿山脊向西南方向行進到為紀念1948年淮海戰役而建的將軍亭。從將軍亭順山坡往下走,就是“將軍碑林”。立著陳毅、劉伯承、遲浩田、李德生、陳錫聯等許多將軍的題詞碑刻。
再往下就是飲馬池和人工造的一個小湖。湖中有游客在劃船。
相山公園不收門票,是當地人早晚活動的場所,但顯通寺要10元的門票。
出門后導航到不遠的隋唐運河古鎮附近的賓館住下,到旁邊的當地魚館吃過晚飯后,到隋唐運河古鎮轉了一大圈。
這個古鎮雖燈火通明,但都是仿建的,沒有老味的感覺,有感覺的就是商業味很濃,各種店鋪。
這是第一次遠距離、長時間遠行的第一天。上午開了360多公里的車,下午爬上了相山頂,晚上又逛了古鎮,共走了22000來步。精氣神兒還是很足的。
4月17日 到相距20公里的烈山區榴園村。在村東頭的山坡上,有一片石榴樹,樹干上都掛著一塊牌子,記載著樹齡,看到的最早的樹齡在280年以上,應是清朝的。
在石榴園里轉悠時,碰到了一位在鋤草的40多歲中年婦女,坐在石墻上休息。我便拿起了她的鋤頭鋤了幾下,她開口便說:“嗡!你哪里的?你干過這活”!是啊,19歲之前有四年的農民經歷,不能說是老把式,但俺確實鋤過不少地。
在塔山寺遺址附近,有一棵200余年的秋樹和新蓋的一個小亭子處,還碰到了一位男性老農民,正在給石榴樹下面打藥。撿起旁邊的藥瓶子看了看,是“草胺磷”和“賽禾斯”藥,是兩種除草劑,毒性還很大。心中就想:若買石榴,寧愿多花點錢也買前面碰到的,那位在石榴樹下鋤草妹子的。可誰知當石榴樹葉茂花開時,也不會往石榴樹上打農藥呢 。
在與柳園村不遠處,與此地交界的宿州市甬橋區符離集鎮,有座龍脊山,也是一個風景區。開車到達那里后,再往山里走,正在修路,不能通行。便在一農家樂邊停車,拍了拍照后,便跟隨高德女士向西,去位于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的隋唐碼頭遺址。
路過百善鎮黃新莊村時,看到路旁的“票證博物館”和“隋堤遺址”,便拐了進去。
這是在古老的大運河旁新開發的旅游景點,新栽的花草樹木,正萬紫千紅的招展著;新蓋的票證館也不錯,里面展示著那個時代,各地的各種票證。除布票,糧票,油票外,還有前所未見的各種奇葩票證:如:有效期至1976年二月底的“邗江縣施橋糧管所.節日照顧油.壹兩”,“泰興縣糧食局.花生餅.壹市斤.1965年6月6日有效”,“太原市卷煙照顧證.1983年10月印”,“鄉寧縣售蛋糖票.壹兩.1974年有效”,“淮北市商業局.酒票.1973年8月份.當月有效.隔月作廢”等等。
我覺著這個票證館挺好,好好的保存下去,讓后人知道那個年代人們的日常生活狀況。
中午13時左右到達百善鎮柳孜村的隋唐碼頭遺址。在路邊的小店吃飯時問店主人遺址情況,店主人講:“進不去,保護起來了”。
吃過飯,沿著公路往回返,幾度停車,想偷窺一下,但只能看到公路一側從東往西連綿不斷的鐵柵欄和樹叢。
因隋湯帝開拓的大運河之通濟渠段穿鎮而過,使這里逐漸繁榮,成為唐宋時期淮北地區的重鎮。通濟渠是將黃河淮河連接起來,2014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據說挖掘了幾條唐朝的沉船等古董。可俺到來后啥也沒看到,可能是又都埋到地下保護起來了。
沒有辦法,只好到新建的柳江口的柳孜文化園景區轉了轉。該景區不收門票,面積很大,建有一個天主教堂,一個象湖又象河的水域,還有一片牡丹園,實無什么特色可言。
急火火的往臨渙鎮趕。先到了“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是1948年11月16日在原始建于唐代的文昌宮成立。11月23日,總前委移住臨渙以東15華里的李家村(今濉溪縣韓村鎮淮海村),只在此呆了一個禮拜。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庭院,占地2196平方米。北院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張茜的辦公室和住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之一。
參觀完后就開車到不遠處的城東北角公路邊的臨渙古城墻遺址處,爬上了土砌的古城墻,城墻上長著茂密的松柏。下面立著一塊牌子上說,始建于戰國晚期,總長569米,現高為5至7米不等,城墻外有護城河,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用了不太長的時間,從城墻的西南側下去,經過一塊麥田回到停車處,開車前往不遠處的臨渙古城。古城內的一條街正在修路,車不能通行,人可以走。便停好車,沿街從東往西走。路的兩旁都是一些小商鋪,在其中的一家買了點臨煥肴肉和咸菜。
在這條街西頭上有一個三層高的“南閣茶樓”,從房子的建筑,到現在一樓還在營業的茶館,是有些老味道的。茶館的暖瓶、桌、凳及布置裝飾等,用的都是老物件。
看完后,沿著老街及一農貿市場步行到城隍廟,這廟規模不大,建于清雍正年。進門處有四五個人在擺地攤,算命看手相。院內廟前的一棵樹上糸滿了紅布帶。老孔也花10元買了一條,寫上字系到了樹上。
回到停車處便開車趕往宿州市,住到了七天連鎖酒店。圖片描述
4月18日 從駐地步行去老城墻,只在馬路邊上看了看,有些修整過的城墻。想到城墻上面去看看,打聽了幾個人,也按指引的,轉到了永橋區政府那邊及西邊的一些小巷子里,最終沒有找到可以上到城墻上的路。又從西側繞回到老城墻處,沿著這條路邊的護城河向東走,直到彭雪楓紀念館。在紀念館和廣場上轉了轉后,步行回到住處
下午去相距20公里左右的,宿州市靈璧縣城東南方,垓下村的“垓下遺址”。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決戰于此,劉邦大敗項羽,留下了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歷史悲劇。
現在已看不到當年的任何遺跡,只有1989年12月,靈璧縣政府立的一塊黑色的垓下遺址石碑,周邊都是莊稼地或荒草地。走到村頭與幾位坐在屋檐下的老人聊了會,他們村也沒有姓劉的,他們也說不清有關楚漢之戰的事。也難怪,已是2200多年前的事了。
從垓下村再往南10多公里,就是蚌埠市固鎮縣濠城鎮,在那兒停車參觀了霸王別姬、大漢雄風等雕塑。這個鎮新建了些與楚漢之戰相關的人物塑像。遺址到底在哪兒?兩家在爭是十分明顯的。
楚漢之爭垓下定,勝敗只留紙片中。
但見雕像與農舍,未聞當年嘶殺聲。
下午17時到達蚌埠,住到了離蚌埠火車站東面不遠的“莫泰蚌埠火車站店”。19時外出吃晚飯,飯后直接步行陪老孔尋舊。這也是這次動身前框框的線路,走宿州,路過的一些不是熱點的景點,包括靈璧的“垓下遺址”。這里恐怕很少有人特意來,但到此地一走也是很有意義的。
老孔是蚌埠出生,四歲到濟南后再也沒有去過蚌埠。這次正好,也算不上拐多少路,尋尋出生之地。
先找到了蚌埠鐵路第二小學,校園的鐵門關著,沒有進得去,只在門外照了照相。據她的三兄看了照片講沒變樣。再去找位于勝利東路159號的原蚌埠鐵路局辦公所在地,現在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蚌埠貨運中心的辦公場所。東邊的一個樓上掛著蚌埠鐵路生活服務有限公司的牌子,還有一個樓上寫著大大的蚌埠鐵路文化體育館。這幾個樓應該都是那個年代的老樓了 圖片描述
之后又到鐵路局后面(南面)的體育東路上,原鐵路局宿舍處。這里的老宿舍全拆了,新建起了高樓大廈,叫“大唐名門家苑(3區)”。到小區里面轉了轉,并與看大門的聊了聊,腳下的地還是這塊地,但已今非昔比了。
從這兒往西走不遠,就到“津浦大塘”,這是早前就有的,但許多亭臺樓閣都是新建的。是一個不太大的湖,開放式的公園,老孔都沒有什么印象了。逛了逛后往北走,就回到了來時穿過的蚌埠站廣場西端的鐵路立交橋。回到住地已22時多了,這近3個小時的尋舊,走了不少的路。
我曾在80年代中期,和我的科長曹杰到蚌埠來參加會議期間,晚上陪曹科到當時蚌埠鐵路分局副局長家去過。它是曹在濟南鐵專的同學,當時就住在這個宿舍的平房里。
4月19日 上午到張公山公園(望淮塔)轉了轉后,便順路到東部曹山的湯和墓古跡。此古跡11點半到14點午休,我們到時正好是12點左右,沒有進去,只在門外拍了拍照,挺遺憾的。
湯和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賜給明朝開國功臣湯和的。
繼續向東到蚌埠市龍子湖區錐子山西峰南的“棲巖寺”。這個寺始建于漢代,曾是鳳陽龍興寺下院。現在看到的規模很大,是新建的。最北端,也是最上端的大殿還在建設中。
到鳳陽縣“龍興寺”時已13時多,因龍興寺午休,先到附近的鳳陽縣長途汽車站旁邊的沙縣小吃店吃飯,之后進到龍興寺內。
龍興寺位于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明洪武16年(1838年),是朱元璋指示建的,并親撰《龍興寺碑》文,及御書“第一山”碑。這個寺,圍繞著朱元璋有許多的故事。現在看到的是在九華山百歲宮慧慶和尚主持下籌資,于1996年建成的。這個慧慶和尚了不得,既佛亦官,是省政協常委、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百歲宮主持。
寺內有一尊真身不腐的得道高僧通幻和尚坐在那兒。這還是第一次看到肉身佛像,他是九華山的佛慶法師派來幫助建設龍興寺的。
通幻和尚(1918-1997)俗姓齊,名治平,河南固始縣人。1981年到九華山,1982年正式剃度,住九華山華天寺,任會計工作。1997年10月26日圓寂后坐缸, 在本寺后山上砌磚塔放于其中。2000年8月22日啟缸后發現通幻和尚肉身不腐。
參觀完龍興寺后便開車到城內的“明中都鼓樓”。明中都鼓樓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國最大的鼓樓,且是東西向的。它與西面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相對于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有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現存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城磚砌成,臺基下有東西向三個劵門,門洞外側鑲有10公分白玉石門邊,正中門上方的白玉門額上刻有朱元璋親題的陰體楷書“萬世根本”四個大字。
1998年按舊制在所遺臺基上恢復重建了樓宇,里面是朱元璋一生歷程展覽,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逛完鼓樓后,想去明皇陵。但是與小崗村方向相反,離鼓樓8公里遠,時間有些倉促,就算了。趕到相距31公里的小崗村大酒店已是17點30分。
4月20日 上午從住地步行到游客中心登記,領取“大包干紀念館”門票,然后步行沿友誼大道向東走。友誼大道路兩側都是一些商鋪,還有一處“山東濰坊館”,再有一處是保留的當年小崗村的茅草房“當年農家”。滁州市政府于2017年還立了一塊碑:“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小崗村”,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再往東走不遠,就是大包干紀念館。蓋的挺氣派,參觀的人也挺多,但從館前列隊打橫幅照相可以看出,都是單位組織來的,象我們這樣來的人不多。昨晚在小崗村大酒店住宿的,除了我們也沒有幾個人。
往回返時,在友誼大道西頭路南的廣場上,有個“小崗村文化大舞臺”,村里的老鄉演員正在表演節目,也沒有多少人看。我們坐在第一排正好休息一下,也拍了拍照后便回到住地。
從高德地圖周邊好玩的,看到不遠處有叫“石馬金古墓”的,在鳳陽縣小溪河鎮石馬金村。按導航到達一片農田時,老高告訴目的地到了。可停車四周瞭望,沒有任何異樣,也沒有碑、牌、路標等標識,曠野之中也無當地人打聽。但仍不甘心,用導航步行,導到了田間向北1公里左右,仍無任何跡象,而導航又向西導了200來米。走去后又向南導了200米,再向東導了200米,唉,正好走了一個200米的四方塊。但這個范圍內就是莊稼地,沒有任何跡象,無奈,只好往下一目的地奔。
回來后查了一下,這個無名的墓,早已被盜。現在把盜墓后殘留的一組石刻群,遷移至石馬金村西北150米處,有明代初年的風格。
到定遠縣城已12時多,先在路邊的小店吃了午飯。回停車處路過一理發店,理了理發。之后去了“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園”,以及相鄰的“北宋定遠包公縣衙”。
包公是合肥人,宋朝天圣七年到定遠任知縣一年。進得縣衙的右側是“戒石坊”,左側是“判虎臺”。當地流行一句:“頭發絲栓老虎——以理服人”的口頭禪,說的就是當年包公判虎的傳說。在正堂、二堂、三省堂等室內,都布置有包公等相關人物、事件的蠟像。
瀏覽完出來后,去定遠古城。這個古城是2017年才建的仿古城,有的還沒建設完,也沒什么人氣。
19時左右到達肥東縣城的城市之家住下。店前的這條街,就是一條比較繁華的農貿市場和各種商鋪的商業街。晚飯在旁邊的一家叫“貢鵝”的小店買了些吃的,回到房間吃。
4月21日 上午下雨,只到樓下的農貿市場和貢鵝小店買了點吃的。貢鵝還是挺好吃的,炸花生也很好。
下午三時動身步行到相距1.7公里的“定光寺”看了看。初建于唐朝,現在的是文革后在上妙下安大和尚、攜弟子十方大德募修的。
2001年正月初一,上妙下安去世,年84歲。坐缸3年6個月后出龕,已然金剛不壞之肉身菩薩,現在寺內供奉。
室內的一個說明上講:是世界上第二尊比丘尼肉身菩薩(第一尊為九華山上“仁下義師太”)的說法不實。前面在鳳陽的龍興寺就看到了1997年去世,2000年啟缸的通幻和尚的肉身,比他這個2001年才去世,三年多后啟缸的,是早還是晚呢?!
今天沒有動車,活動量也很小,算是歇雨工了。
4月22日 驅車到合肥市區的李鴻章故居游玩。之后,步行到不太遠的逍遙津公園。
逍遙津,位于合肥老城東北隅,歷史文化悠久。其名源于《莊子》中的名篇《逍遙游》,是淝水上的一處津渡,是江淮咽喉,軍事重地。有張遼塑像、逍遙閣、張遼衣冠冢等景點。
游覽完這里后,步行返回停車處,到35公里之外的肥西縣三河古鎮。三河指:豐樂河、小南河、杭埠河,三條河流成“口”字形布局,環抱古鎮。
街區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為中軸,沿河成街,以碼頭為端點,河道為邊沿,輻射狀延伸成數條街,有西街、北街、南街三條主街。
中午飯就在街中的小商鋪,看到沒吃過的小吃,就買一點邊走邊吃。
三河古鎮郵局門前,有一男士化妝成一個銅雕塑狀坐在藤椅上,旁邊就是一個真的站立的兒童銅塑雕。要不說還真看不出來是人畫裝的。此形式的秀曾在濟南的泉城路上見過。
駐足觀望了一會,有好事的年輕游客上前伸手觸摸,惹怒了表演秀者,表演秀者的動作神態頓失風度。這樣就不好了,有違初衷。
有些名人的故居等是需要再買門票的。進到過鶴廬、楊振寧、黃寅初舊居。楊振寧舊居里掛著一幅楊振寧、杜致禮、翁帆1996年在汕頭的合影照,還是很上眼的。
還有一個仙姑樓,是光緒年間(1898年),江西深山老林中有一修成正果的女道長,順江而下來到三河古鎮。現在這個仙姑樓的布局、樓舍、殿堂都很有特色,占地面積并不大。見到兩位比較年輕的女道人管理員。
三河古鎮是近些年叫的挺響的國家5A級景區。今天的游人也很多,濟南就有很多做戶外生意的往那邊招呼,經常能看到類似的戶外群帖子。
親歷后,感覺這里還是不錯的,它的自然環境,以及鎮內的一人巷、眾人巷、小橋流水等街、巷、建筑都是獨有的,值得一逛。
繼續往前去下一站。當走到巢湖邊的蘆葦灘和崖石邊,停車賞景、拍照后趕到馬鞍山市的含山縣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