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是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 ? ? ? ? 每次老師找學生談心時,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其實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就是不認真去學……或你一點也不笨為什么不努力去學呢?這類的話不是鼓勵就是抱怨,永遠都在說學生要么一言不和叫家長,寫檢討書幾百字幾千字的都有。但那些做法真的有用嗎?也許有一些學生是在叫家長之后無奈所學,也有事聽到了老師鼓勵的話一時熱血而學,但熱情總有耗完的一天,反觀古人,韓愈的《師說》和《勸學》總有不同的地方,古人的“勸學”為什么總能出現在課本上?為什么我們看不懂還要學?為什么老師叫教我們解說?
? ? ? ? ? ? 學生學習不好老師要找你談心是對的,但他們“勸學”的方式真的對嗎?有的老師說:讓我們一起找合適的學習方法吧!結果呢,真的找了嗎?轉天留下哭的稀里嘩啦的的學生,有的老師說:你愛玩我們就在玩中找學習吧!然后會甩下一句:玩兒玩兒,你除了玩就不會別的了嗎?還有那種拿自己做《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人將自己當年的求學遭遇,一開頭就是“老師我當年……”“我那時可沒那么好的條件你們還不好好學……”一副過來人的樣子。拜托,老師時代已經變化學生們是不會理解你們當年的感受的,就不要總拿過去說事了,英雄不提當年勇。
? ? ? ? ? ? 學生接受教育的年齡正好在青春期和叛逆期,一部分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心情是很差的從而導致他們不愿被老師和家長管教,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千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那么大不可能每個人都一樣,雖然雙胞胎是樣貌一樣但性格終歸不可能完全相像,打比方說:一個老師管理一個班,一個班里有三十個學生,這三十個學生長得不一樣,身高不一樣,出身不一樣,性格不一樣那如果這個老師只用一種方法管理三十個性格迥異的學生,也許有一部分會服從但另一部分不會甚至會越來越差。所以要想管理好這三十個學生老師一定會付出比別的老師還要多的辛苦,當然我們的這個老師也是很聰明的,他紛紛把這些個學生了解了一遍再一個個叫到他面前談心,用同輩的身份從吃到玩再到學,用“師說”來“勸學”一一解開孩子們的心結。比起一個死氣沉沉的被校領導稱贊的有秩序的好班,想來應該都會選一個歡聲笑語老師與同學一家親的班,我并不說老師管的松甚至都不管的班是好的,那樣的老師也許會很受學生歡迎但他失去了老師的責任,只有老師與學生心理上一致才能達到勸學的目的。
? ? ? ? ? ? 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從而布置相對應的教育方法。我現在絕不是在安利一部動漫但是我覺得這個動漫里的老師是真正能讓我心服口服的喊一聲“老師”的人。《暗殺教室》里的殺老師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個全能老師尤其是在第二季《三年E班》結尾里更讓人感動,在最后學生們回到教室懷念這位老師時,他們說了一句最令我感動的話,“不管每個人的選擇是什么殺老師肯定都會說一句‘很適合你哦’”
? ? ? ? ? ?再看現實中,不論每個人夢想的工作是什么,身后肯定都會有老師和父母的期望而我們只能按他們說的認為對的道路走,曾有一刻我們都是《暗殺教室》里的小渚,但我們沒有遇上殺老師。唉……畢竟每個老師的教育方法不同,總不能讓所有老師都成為像殺老師一樣的人吧!其實,我還是很希望有老師在勸學的時候會說上一聲“很適合你哦”。
? ? ? ? ? ?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勸勉別人學習而是要老師在遵從師道的同時與學生之間找到真正的“師說”與“勸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