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二十四年間寫就的日記,五百多個夜與日的私人絮語。 “也許我不會變得‘著名’或‘偉大’,可我要繼續冒險,繼續改變,開闊眼界,拒絕被人踐踏,拒絕墨守成規。重要的是釋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間。” 本書是由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丈夫倫納德·伍爾夫所編選的日記選,收錄了 1918 年至 1941 年這二十四年間屬于伍爾夫的珍貴日記。我們可以看到她如何踏過荊棘,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其創作幾乎受到了與稱贊分量相當的詆毀,一邊是“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另一邊是“搜腸刮肚地在文章和評論中尋找自己的名字”;她會“毒舌”評論名家之作,跟隨她的日記我們幾乎能夠獲得一份絕妙的閱讀清單;她在日記中也記錄了陷入抑郁癥和精神崩潰的歷程,坦陳自己在黑暗中的掙扎與求索……
Virginia Woolf 維吉尼亞 · 伍爾夫 1882-1941
英國女作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
后來在伍爾夫的小說《達洛維夫人》里,她把這種禁忌的情感描寫得相當細膩,這本小說也是獲得奧斯卡的電影《時時刻刻》里的重要線索。2002年的電影《時時刻刻》讓許許多多不曾讀過伍爾夫的人,認識了這位英國女作家。
在電影里,由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伍爾夫游走在虛構與現實邊緣,在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同時,感到被生活所深深束縛的痛苦,內心甚至渴求著死亡。
現實中的伍爾夫也幾近如此:情緒不穩定、 精神時常崩潰、試圖自殺.......
在經歷29年的無性婚姻后,1941年的今天,她用石頭填滿口袋,投入了位于住處附近的歐塞河,終年59歲。
《十年一覺電影夢》是導演李安以人稱“我”口述的方式,講述自己電影生涯首 個十年的追夢歷程。這不僅是一個堅持“理想不死”的電影人的成長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對磨難和榮耀”的自我對話。 美國《時代》周刊說,李安榮膺“全球超具影響力的藝術與娛樂人士”,當之無愧。 張藝謀說,在東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導演,恐怕華語影壇里只有李安一人。 陳文茜說,李安終于躍上峰頂,成了東西方電影世界沒有人可以忽視的導演。 站在榮耀的巔峰,李安卻通過《十年一覺電影夢》告訴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 他,兩次高考落榜,卻意外步入舞臺生涯; 他,在紐約名校高分畢業后,遭遇“畢業即失業”; 他,在美國煮飯、帶孩子,做全職“家庭煮夫”,整整六年; 人往四十歲走,他才華滿腹,卻只能在劇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力。他“不好意思再談什么理想”,卻不知理想已深埋心底。 李安活得很明白。他說,我真的只會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 《十年一覺電影夢》,講述一個導演的自我修養,一個男人的征服與溫存。
寫作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小到一條微信消息、一條朋友圈、一張請假條、一封工作郵件;大到一份求職簡歷、一次項目匯報,一篇微信公號文章,一次公開演講稿.....
但一到下筆寫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你腦子里有很多想法,寫不清楚;寫的不是心中所想,不能準確表達自己;寫得很“嗨”,自我感覺良好,但別人讀完反應冷淡,甚至問“你到底想表達什么?”.....想不清楚,就寫不明白。寫作的本質是思考。
本書獨創性提出“自我追問式的寫作”的方法,通過學會不斷地自我追問,完成深度思考和精準表達。書中方法源自作者7年一線教學、5000多份學員文章點評的經驗總結,并配合100多個真實寫作案例剖析,覆蓋40多個常見寫作應用場景的精細講解。
掌握寫作的底層邏輯,你也可以寫出清晰的事實,獨特的觀點,共鳴的情感,讓文字直抵人心。愿你在寫作中,一次次抵達自己。
百萬暢銷書作家李筱懿全新力作——女性財富覺醒之書!愿你擁有賺錢的能力,管錢的智慧,花錢的底氣。這是一本以財商為主題的女性勵志作品。女性主義浪潮下,“財商提升”成為女性成長的重要維度。
基于此,李筱懿老師用創業經驗和理財知識,幫女孩們補上成長中缺少的那一堂財商課。本書解決的核心痛點是:女性如何處理與金錢的關系——如何解決錢的問題(賺錢)+如何用錢去解決問題(用錢)。書里總結了 30條女性應具備的財富思維,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談錢有底氣》聚焦于缺錢的現實困境;第二章《賺錢很踏實》陪伴你探索獨屬于自己的“掙錢節奏”;第三章《管錢高效率》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務思維;第四章《花錢有智慧》側重于建立金錢的概念;第五章《不再為錢煩惱》則針對四個具體問題提出觀點和解決辦法,幫助大家獲得自由選擇理想生活的底氣與資本。
有了《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的催促,才有了這本不斷再版的傳世佳作。
這是作者柏瑞爾·馬卡姆三十年非洲生活的回憶錄,展現了這位非凡女性從童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傳奇人生:養馬、馴馬、獵獅、捕象、開飛機,并成為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的首位飛行員。本書是由三十年非洲歲月片段串聯起來的回憶,講述了傳奇女性柏瑞爾·馬卡姆從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人生經歷。她熱衷于訓練賽馬和駕駛飛機。
書中有她在非洲度過的童年、參與狩獵的情景、與當地土著的情誼、訓練賽馬的過程,以及獨自駕駛單翼雙座木螺旋槳飛機,在東部非洲從事職業飛行并獵隊搜尋大象蹤跡的往事;還詳細描述了她從非洲駕機回英國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與自然險阻;最后更記錄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獨自駕機從英國飛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經過。
一個人的老年生活可以怎么過?帶著單純的好奇和疑惑,谷雨實驗室作者張瑞去拜訪了93歲的翻譯家文潔若老師。沒有提綱,也沒有必須發問的題目,他們像“拼圖”一樣聊天。最終這塊拼圖在《文潔若:93歲,獨自老去》中得以呈現。
該文章獲得了1月優質原創深度內容獎,評委包麗敏點評,“活著,一千個人活著,就會有一千種姿態。作者靈敏地捕捉到了翻譯家文潔若的姿態:頑強、執著,錨定內心的價值與渴望,抵擋并穿越近一個世紀的驚濤與動蕩。”
文潔若,翻譯家。1927年7月15日出生于北京,是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的作品,很多都是經由她之手被引薦給中國讀者。她與丈夫蕭乾晚年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更是一件文壇盛事。
這是一部聚焦現代女性困惑與掙扎的溫暖療愈之作,也是一次浸潤心靈帶著笑與淚的深度溝通實錄。
倪萍和16位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中的女性相聚在一起,圍繞著夢想、成長、愛情、婚姻、工作、教育、生育等話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和交流,擷取她們生活中最典型、最困惑的問題,聊聊女性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在訪談中,倪萍為她們分擔生命的重量,傳遞生命的溫度。每個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汲取智慧和力量。
紅顏易老,傳奇永存。在歷史的星河中,女性力量熠熠生輝。她們或光彩照人,或飽受爭議,或神秘莫測。她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時代的塑造者。從宮廷到民間,從政治舞臺到文學領域,這些女性或以智慧周旋于權力漩渦,或以勇氣突破時代的桎梏。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她們以柔弱之軀,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也引發了重重謎團。
蘇妲己的名字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是禍國妖女,還是歷史的誤解?寡婦清,這位戰國時代的女富豪,如何在男權社會中富可敵國,她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呂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她的死亡之謎背后,是鬼魂作祟,還是另有隱情?
她們不是歷史的注腳,而是閃耀的星辰。解鎖歷史大女主的隱藏劇情,她們的故事比劇本更精彩。
《人生必經之路》這是一段真實的行走旅程。
鬼腳七,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身家千萬的男人某天忽然決定放下一切剃度出家。他一個人,不帶分文,獨自托缽乞食,從佛教圣地五臺山徒步到峨眉山,全程2146公里,歷時81天。
在這段路上,鬼腳七經歷了種種嚴峻的考驗,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許多離奇又豐富的故事。他一路行走,一路經歷也一路感受,并將這些故事都記錄下來。
旅程中的經歷:
行走禪修:鬼腳七在行走中實踐正念,將注意力集中在腳底,通過呼吸和步伐的節奏,達到內心的平靜。
乞食修行:乞食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一種修行方式,通過乞食可以“降伏我慢、不貪口味、專心修禪”。
遇見有緣人:在旅途中,鬼腳七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許多離奇又豐富的故事,這些經歷都成為他修行的寶貴財富。
目及之處皆為世界,所感之處皆為道場。對鬼腳七來說,這是一段發現內在自我,從迷茫、浮躁走向澄澈、篤定的修心之旅。他用這段旅程來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以及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
人生如行走,每一步都是途經,也是抵達。每一步,都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路。愿每一個顛沛流離的靈魂都能找到心之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