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有人問我,我為什么要寫作。雖然我是專欄作家,寫作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對我而言更重要的,寫作是記載我思考和增強我思考的工具。
很多時候,我研究一項事物,研究的并不夠深刻,這個時候我就動筆寫了,寫著寫著,思緒就打開了,可以更廣,也可以更深。寫完就會發現,動筆前所想的和寫出來的效果差距很大。寫完后的觀點更明確了,也研究的更透徹了。
所以說,寫作能強化思維。但這里還是要有技巧的,就是你必須想要寫的更透。
人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改變了。我有個學生,她堅持日更半年了,可是粉絲上漲的特別慢。為什么呢?因為她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她寫的都是一些她自己的小情緒,比如喝個酸奶味道不對了,比如養了一盆花卻養死了很傷心之類的。要知道,讀者很忙,你不是讀者的女神,讀者也沒追求你,讀者不會有時間讀你的情緒。
如果你的文章能開拓讀者的思維,如果你的文章能讓讀者產生希望,如果你的文章能讓讀者明白一個道理,這樣的文章,才是對讀者而言有意義的文章。
只有你寫的透徹了,讀者才會喜歡你的作品,期待你的日更。
那么如何寫透呢?
1.透過現象看本質
有個人,寫一篇關于房價太高買不起的文章,只寫到很多人如何不容易也要買房,寫一些為了買房妻離子散的故事,這樣的文章沒有深度,因為類似的新聞就很多很多。
但如果你寫透,寫清楚房價為什么很高,些明白都是什么樣的人在買房,寫明白一個城市的空置率有多大,寫明高房價背后的道理,這就不一樣了。
2.引申出一個新問題
比如你寫二胎,如果只寫一些人砸鍋賣鐵也要生二胎,其實這也是事實,有事實就能搜索到相關新聞,那么你的文章意義何在呢?所以往透了寫,就要引申出一個新問題,比如二胎以后人口密集,上學怎么辦?看病怎么辦?就業怎么辦?引申出一系列的問題,讓讀者讀后發現,原來一個二胎能引申出這么多的問題。
3.深入挖掘背后的原理機制
比如你寫一篇關于天氣冷手機自動關機的文章,別人只寫這是產品問題,不合格的產品需要召回什么的,你就應該寫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去給讀者科普一下,為什么溫度會影響電池的性能。讀者能學到知識,自然會喜歡你的文章。
4.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雖然你可能不是一個專家,但是寫一件事情如果能給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讀者一定會喜歡的。比如寫一篇關于空氣鳳梨的文章,很多人養不好空氣鳳梨,你介紹完空氣鳳梨的喜好之后,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比如說用加濕器對著空氣鳳梨等等,這樣讀者能收獲到干貨,自然就喜歡。
5.點評要足夠到位
有些人喜歡寫書評影評。有的人寫新看的一本書這么好那么好,卻寫不出到底好在哪兒來。這就是點評不到位。如果你寫書評影評,點評不到位,那么就會失去你的專業度。時間久了,就沒人看了。所以,一定要深入,深入,越透徹越好。
先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