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節,我說的話都不能當真。
其實我想說,4月1日并不可怕,我怕
年三十那晚上祝福太多,你會看不到我的信息,提前給你拜個早年,祝您2018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鐘佳琪打開微信朋友圈,刷了一下發現并沒有什么爆炸性的新聞,除了一大堆懷念哥哥張國榮的,也就是一些莫名奇妙的告白,在愚人節向暗戀的人告白也許不需要太多勇氣吧。
準備關掉電話的時候看見某群在發紅包,一發都是50元,她好奇點進去一看,原來是班上的家長組織交班費了,她粗略算了一下,一個班大概有六十多個學生,每個家長都交50元的話大概也就三千多塊錢吧,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三千元的班費用來做什么的呢?
她非常不能理解,當然也不能接受限定的50元,或許這跟錢沒關系,是人心的問題,積小成多,水匯成河,何況有些家長還一百兩百的交,就不想想這錢交出去了后對孩子有什么影響嗎?
她看見公告,說是為班做貢獻,為了鼓勵孩子更努力學習,班費用來買文具或零食去獎勵孩子,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
她就郁悶了,難道沒有獎勵孩子就不用學習了嗎?這種獎勵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形同虛設的項目,根本不值得提倡,大人難道不知道灌輸給孩子們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嗎?比如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階段,為什么要學習呢?為了你長大以后更靠近夢想,比如你想做老師,那必須得懂得夠多,專業知識要過硬才能做社會上某一種特定的職業。
而不是拿個糖在前面引誘孩子:過來,只要你考試一百分,這顆糖就是你的啦。(拜托,孩子已經不是學走路的階段,他們已經是快到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觀,再也不是你抱在手上的小寶貝了。)
當然,在班上爭強好勝,出到社會自然就形成了一種了不起的態度,可能你在班上很了不起,可是在社會就不一定了,所以,在班上得到家長們的禮物或獎賞算得了什么?只能把孩子的自尊心給澎漲起來,讓孩子為了面子而爭取考高份,拿到禮物的時候那份自豪感瞬間爆發,實際上一點意義都沒有。
孩子們當然認不出自己的行為習慣是好是壞,他們天真可愛,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家長在上面畫什么他就變成什么了,而某些家長的某些爭強好勝的心卻不經意地灌輸給了孩子(點頭,嗯,那些生怕別人說你沒錢,最后一甩出去200),最終讓孩子活成了他們的影子,這才是民族的悲哀。
比如公告里雖然說自愿交50元班費,可是有些家長根本不知道這班費是干嘛的,還以為是老師叫交的,當然,老師沒有這種要求,而其實大部份家長都是跟風,抱著一種既然大家都交,我也交吧的心態,更甚者,那些交一百兩百的,實在話,真看不出你們愛孩子,如果這是愛,那佳琪是不認同的,畢竟你的孩子經常在批評榜上有名,試問愛孩子又怎么舍得孩子站在批評榜上呢?
原本這是一場無關緊要的交費,但卻讓人看到寒心的一面,這種活動讓她想起不久前羅爾為了羅笑笑而發了一篇文章一樣,事實是事實,可是錢交了給你,你又用到哪了?是你本身沒錢,還是想要更多?而這多出來的錢又去了哪里?太多問題可能家長們都會解釋,然而(攤手)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會接受你的解釋的。(你看人們接受羅爾的道歉與解釋了嗎?)
任何事情一旦跟錢扯上關系就扯不清了,同樣,如果家長真的有心,可以私下買文具用品到辦公室交給老師,名曰:自動損獻。又或者自愿的五塊十塊讓孩子們交給班長或副班長來管理,然后學習委員等互相監督,幾個同學抽空統一去超市或文具店買文具,連同收入與支出的發票一同交由老師保管,如果老師不愿意接管,那么在班上公開收入與支出的數據也是可以的,我是覺得可以接受的,第一,孩子們可以練習記帳,練習公平公正公開處理一些獎罰制度;第二,這本身是孩子與班級的事情,家長還是少插手吧;第三,當然不能拿著孩子做擋箭牌,忽悠家長們跟風,做一些類似斂財的行為。
我們必須要把孩子那貪慕虛榮與愛攀比的心理抹殺在搖籃里。
是的,已經沒有人會愿意多管閑事,哪怕是為了孩子,可誰又不是為了孩子呢?那么可否拜托你們,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再去干這些得不到別人認同的事情呢?
據佳琪所知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這個班上的家長似乎過份地緊張孩子(實際上并不這樣),而其它班又是什么情況呢?她走訪了一些家長與班主任,他們都不建議家長私下收錢,一旦有什么糾紛就不是錢的問題了。聰明的家長與老師都知道有些事可為,而有些事是不可為的。
還有那些起帶頭作用,負責收款的,你們的智商余額不足,請充值250.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