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年齡越長,越是想多了解自己:“我是個什么樣的人?我能干什么?”
人說“三歲看到老”,可三歲時候發生的事情,大多數人是記不住的,又沒有偶遇“高人指點”的運氣,所以沒有辦法參照三歲的經歷,認清日后的自己。
人們還說“環境塑造人”,那就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成長經歷,想想生長過的環境:
我小時候沒有幼兒園,六歲開始上“學前班”,之前的生活場景基本忘光了,大抵是跟小伙伴們爬高上低玩鬧,再就是跟著大人干農活;
七歲開始上小學,直到二十三歲大學畢業,期間從來也沒想過“為什么要上學”,到了年齡,家長送學校,就跟著老師學習,沒有什么遠大抱負,也不知道多上學有什么用處,只知道考試就應該考好一點,到了大學依然如此,四年里沒有想到去創業、去折騰,本本分分做個“好學生”,我周圍的大多數同學也是這樣。
二十三歲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接著生孩子,上班,家里大多有婆婆打理,工作不溫不火,仍像個沒長大的孩子,懵懵懂懂,一晃又過了5年。
這樣梳理下來,突然意識到:我大抵是個聽話、循規蹈矩、沒有方向的人,從來不會強烈要求什么,也不去主動追求什么。
就在第五年的頭上,終于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制定計劃,不再繼續渾渾噩噩,起碼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于是,這一年,我開始強迫自己讀書寫作,看著寫著,竟慢慢想明白不少事情,心態舒緩下來,脾氣逐漸柔和。
這一年,我開始試著學習會計知識,嘗試掌握一技之長。
這一年,我敢于折騰了,不太在意別人的說法了,準備一套拉風的裝備,嘗試騎行上下班了。
這一年,我依然平凡,依然沒有明晰的人生方向,生活依然沒多大改變,但是,發自內心的,我感覺生活才真的開始了!
我終于邁出探索自己的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