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推薦我去西浦給輔導員們講自我認知類的課。每場時間設定在3小時,年齡在27-35之間,有心理學背景的40%多,碩士學歷40%多,比較了一下幾種測評,最終決定講性格色彩。
大家可能多數知道樂嘉的性格色彩,但是這次我講的和他的還是有差。
因為在早前迷上視覺引導,所以我講課基本放棄了PPT。在做心理學類培訓時,視覺引導的效果會非常好。我很喜歡當下那個場域,講課時候沒有電子設備,有的只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聆聽,一切都回歸最原始的互動,當課程結束時,所有主要內容都呈現在墻面,讓培訓者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情商的基礎是自我意識
如果希望培養出一個幸福感較好的孩子,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高情商,這個相信大家都會認同。
高情商從自我意識切入,隨著對自我認知的深入,孩子看待事情的維度會很立體,他們感知周邊事物也會更豐富一些。
我是誰?我為什么這樣?這個其實是很多成人的困惑,放在孩子身上,看似十萬八千里。如果父母清楚了解自己,就會知道孩子是什么性格,也就更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是什么,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
多數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是養育不當造成的,
自我認知:優勢和缺點
我們渴望成長,優點的部分很容易接受,缺點的部分雖然不易被接納,卻成為個人成長最有價值的部分。
揚長避短,確實是明智之舉,可如果能適當糾正自己的劣勢,那么我們的健康層次就會更高些。
先是知道、慢慢覺察自己,洞察的部分會為個人成長提供很好的基礎。最后一步就是接納,接納完整的自己,如果能做到悅納,那就更多了一層智慧在里面。
每一種色彩代表一個核心驅動力
我們每個人做事情的動機是不同的,紅色的驅動力是權力、藍色是親密關系,白色是和平,黃色是快樂。
所以我們這樣來理解孩子們的行為就會很有意思:有的孩子喜歡指揮其他孩子,因為那一刻,他把自己設定為“王”,希望大家覺得他很厲害;有的孩子喜歡和自己獨處,自娛自樂,遠離矛盾,遠離沖突,你和他們商量一些事情,他們總愿意讓步;有的孩子很重視感情,所以要是你讓他傷心了,你就不可能指望他還能理智思考問題,在做作業時候尤其明顯;有的孩子對很多事情沒太多想法,做事情的持續性不足,他們喜歡一件事情就會去嘗試,然后過階段又會去嘗試其他事情,他們回避壓力,不愿意深層次的去思考問題。
我們如果能知道他們行為表現背后的核心驅動力,就會更加了解他們為什么會如此,也就不會在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太多的落差引起焦慮。
不同色彩不同性格
我們從核心驅動力聊起,分析比對了四種色彩性格的人的不同,他們的需求和愿望,然后再就每一種色彩展開深入的討論。
紅色的人表面看似是工作狂,但是他們深層次卻渴望愛,這個看似會有點可笑,但是愛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好,愛可以讓他們學會更多一些的感受他人;紅色性格的孩子目標清晰,他們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對團隊里拖后腿的家伙們可沒什么好態度,因為他們會以自己的目標去衡量他人,因為自己綜合能力偏高,所以別人并非都像他們一樣厲害有目標感和行動力。
藍色性格的人也很有分析能力的,只是當理智遇上情感,就敗下陣來,他們卷入了情感的漩渦里,久久出不來。他們感到不安全,他們會因為一些不必要的擔心而搞得自己寢食難安,他們追求完美,讓自己和他人都不輕松。藍色性格的孩子如果在社交里得不到較好的人際關系,他們會沮喪。他們本身追求完美,所以他們往往會在進度上卡殼。他們比起結果,更在意過程。
白色性格的人比較愛獨處,滿足于自己的世界,他們溫和不愛表達,復雜又懶散,他們覺得很多事情慢慢會去到該去的位置,所以他們沒有什么動力,他們特別忍讓,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還是會退讓一些,因為他們不希望有沖突,他們希望很多事情都維持在一個和諧的平衡狀態。集體里的白色性格孩子,他們也許會表現出不愛社交的一面,不代表他們有問題,他們只是更喜歡和自己呆著,思考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罷了。
黃色性格追求快樂,喜歡得到別人的喜愛,別人的關注,他們喜歡好玩的冒險,他們思考問題的深度會比較淺,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個性格的人偏膚淺。其實我覺得這樣去理解他們不完全客觀,他們只是覺得想太深入會不快樂,所以他們只是不愿意而已。黃色性格的孩子在體制教育里如果因為學習成績不太好而接連遭遇打擊,那么他們會不快樂,所以你要一個黃色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快樂,就需要保證至少他們的學習成績還OK。
用視覺引導來結合枯燥的心理學課程,會讓置身其中的人們更放松,每個人尋找著自己,聆聽內心的聲音,開啟自我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