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想要從心中涌出,如果不記述下來會不會很可惜?
寒風中,我下意識地把鼻子縮進圍巾,走進幽深、漆黑的胡同,就像在迷宮中尋找一個古老的寶藏。
胡同時而通明,時而昏暗,時而高墻,時而明窗。偶爾幾只家狗在主人前后嬉戲,一輛電動車從身旁駛過,還有一家播放暖樂的小咖啡館……時間不過19點,胡同里蕭索又冷清。如果是夏季,也許景象會截然不同。也許人天生是恐懼黑暗的,那晚我卻享受著靜謐、空洞的胡同,好像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卸下一切繁華與喧囂,像一條流淌千年的溪水,默默無聞又無欲無求……
我走在滄海桑田卻又亙古不變的胡同里,好像時光倒流,穿越古今,在時光的盡頭,一個披著紅色斗篷的姑娘撐著傘,在幽門禁閉的院落外徘徊,天空飄著白雪,在墨藍色的空中閃閃發光,她昂頭望著稀稀落落開著的臘梅,一陣風,吹落她頭上的帽子,卻迎來暗香浮動……
不知道是那位優雅的姑娘穿越到我身上,還是在我的潛意識里,不知不覺已變成了她……
冬日后海的胡同里,大門敞開的院落不多,梅府家宴應算一個。牌匾旁兩個高掛的紅燈籠,給空洞的胡同增添了一絲生機,也給我心里添了一份溫暖。
院落里一棵兩百多年的棗樹,兩座雕刻梅花的石燈,踩在青灰石板上,不敢多走半步,大有當年黛玉進賈府的感覺。(我就不把自己比喻成劉姥姥了)
梅府的管家熟練、有禮地介紹著梅府的歷史、陳設,每張照片、老舊的海報、舊式收音機、六角形的食盒、華麗的戲服,鳥籠里跳躍的畫眉……至今還能感受到當年的輝煌,感慨無情的時光,再嬌艷的花兒,還是會被它拋擲、凋零……
昏黃的燈光,雅致的瓷板畫,悠長的曲調,仿佛時空靜止在那一刻,我已沉醉于中國古典文化的意境,沉淀千年的氣韻,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熟悉與生疏……
這是一座三進的四合院,曾是清代一位王爺側福晉的住處,是梅葆玖先生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買下,如今專注經營梅家私房菜,按照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更換食譜,所以無需點菜。
其實僅僅“側福晉的住處”這一個信息就能讓人在典雅的宅子里遐想偏偏。她長成什么樣子?清新可人還是柔情似水?在令人艷羨的宅院里,她過得幸福嗎?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嗎?還是一個獨自坐在秋千架下,“淚眼問花花不語”的可憐女子……
看到梅先生的照片,總令我想起與之有過短暫婚姻的孟小冬。如果戲迷的槍聲沒有響起,是不是甜蜜的深愛不會變成痛徹心扉的絕交?命運是否不再多舛,也不會嘗到繁華洗盡的落寞滋味?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的美好全都印刻在浮動的記憶中,就像微風中跳躍的燭心,像幽幽的云,如稀疏的明星,揮之不去……
人生的悲傷也鐫刻在骨子里,即使你忘記了,它又在你興高采烈過后突然冒出來提醒你,躲也躲不掉……
這就是人生,五味陳雜,酸甜苦辣,嘗過百味,也許會看淡風云,任煙雨瀟瀟……
附上家宴美食
感謝生活,感謝讓我擁有豐富體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