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本間的親戚和也拜托因工傷停職正在康復中的刑警本間幫忙尋找突然失蹤的未婚妻彰子。和也和彰子認識一年四個月,正籌辦婚禮。彰子說從未辦過信用卡,在銀行工作的和也替她申辦時發現彰子早已破產,在詢問彰子此事后的第二天,彰子消失了。
本間來到彰子工作的地方,發現她的履歷表全是假的;在進入她的住處,發現生活痕跡幾乎全抹掉了;找到受托辦理破產的律師,發現真正的彰子另有其人!
她究竟是誰?
在故事的結尾,真相并未公布,但可以證實彰子不是真正的彰子,真正的彰子很有可能早已被害,而她們的故事都和信用卡借貸有關。
信用卡,在如今這年代人人手中可能都有那么一兩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我們為什么會辦理信用卡呢?我想大多數人是因為它有先消費后還款的功能吧。設想一下,你鐘愛的品牌出了一款全球限量版的手機,手機的價格不在你所能承受的經濟范圍內,但你很是喜歡,這時有人告訴你,你只需要辦理一張信用卡,不需要使用現金就能把這款全球限量版手機收入囊中,你不須要立即還全款,只需要每個月支付一筆錢來分次還清即可。你看了看分期付款的金額,覺得如果每個月自己在其他開銷方面節約一點完全能支付這個分期付款,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辦理信用卡,很快就使用上了全球限量版的手機。如上所舉例,信用卡確實在你需要購買某件物品時可以替你先預付款,后面再慢慢還錢即可。但大多數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理性。當通過一個便捷之路就可觸及或完全擁有曾經以為不可能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欲望的大門在此時已慢慢開啟,通過所認為的便捷之路,過著自己期望的生活,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自身的生活原來是一種假象,所背負的債務已讓自己無力償還,生活變成了死循環,再怎么努力都毫無希望……
真正的彰子在律師事務所辦理破產手續時,律師要求她寫一份負債累積經過的書面報告,她說:“為什么會借這么多錢,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只是想讓自己生活的更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呢?百度詞條搜索“幸福”,定義指:一個人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并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看似簡單的定義,但對每個人而言都不盡相同。我們努力學習,勤奮工作,愛護家人,待人友善,我們總覺得自己能把控自己的人生,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稍一疏忽可能就會完全讓你失控。想起一則不知出處的小故事:
一天晚上,一位年長的印第安酋長正在向他的孫子講述生活,告訴他每個人的內心里都有兩只狼在進行著斗爭。
他說:“我的孩子,在我們每人的內心里都有一場永恒的關于兩只狼的斗爭,其中一只狼是罪惡的,它使你擁有一個消極的自我,變得憤怒、嫉妒、悲傷、懊悔、貪婪、自憐、內疚、憤恨、自卑、虛偽、虛榮、自負和自私。而另一只狼卻是善良的,它讓你感受到了喜悅、和平、愛、希望、安詳、謙恭、仁愛、慈善、真實、同情、信任和自重,它使你擁有一顆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心靈。”
他的孫子聽后思考了一會兒,然后問他的爺爺:“那么,哪一只狼會贏呢?”
老酋長答道:“你喂給它食物的那只。”
時代在變,但永恒的主題將永遠不變,愿迷茫中的人們能找尋到真正的自我,看清前方的道路,走出陰霾,找尋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