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她的《城南舊事》通過孩子的眼睛帶我們開啟老北京城南那些塵封的往事,看遍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體味童年不再的恍然若夢、悵然若失。
2001年12月1日,作家林海音逝世。但是她留給我們的回憶卻永不消逝。再一次走進林海音女士的童年回憶之中,你是否想起了你的童年往事?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
“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陽光到處是一樣的,它今天走了,明天還會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
我非常喜歡海音女士的文章,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閱讀林海音女士這本《城南舊事》了,每一次閱讀都非常的小心翼翼,因為她的文字在平靜之中蘊含了千鈞之力,跟隨著她的腳步,我能在隱約之間看到我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閱讀的過程,也使我進入了我的童年之旅,那些兒時的記憶一件一件涌上心頭。作為讀者,我們常說,閱讀不僅僅要看文字,更是一場和作者對話和交流的過程,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也在這個過程中在心里建立了另一個世界。
海音女士的《竊讀記》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兒時十分喜愛讀書,但是因為經濟原因無力購買,所以為了看到喜歡的書,每天放學后她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舍離開。作者在上學是,她的老師曾告訴她一句話:“人是吃飯長大的,也應該是讀書長大的。”
海音女士的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那個夏天,那時我剛剛初中畢業,漫長的暑假百無聊賴,鄉下也沒有什么娛樂的設施,唯一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讀書,可是也是由于經濟的原因家里沒有條件滿足這個愿望,整個縣城只有一家新華書店,當時的新華書店推出了一項業務,劃出了一間專門的屋子作為閱讀區,可以花20塊錢辦一張讀書證,有效期是一個月,這里的書不能借出去,但這一個月內可以天天去看。母親知道我想去,但是從我家到縣城騎電瓶車大約需要40多分鐘,母親又擔心我一個人每天從縣城到家來回跑的安全,所以有些猶豫,但是我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注意安全,最終如愿以償的拿到了一張新華書店的讀書證。
從那以后我開始了每天早上七點起床,騎著小電車去縣里看書,傍晚夕陽西下騎車回家的生活,早上和中午就在書店旁邊的小攤上吃點便當。家鄉的夏季雨往往來的出乎意料,有好幾次,早上走的時候還是晴天,但是下午或者是回家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連個躲雨的地方都沒有,毫無意外的淋成了落湯雞,后來母親無論陰晴都會放一把傘在車上。
那個夏天,我看的什么書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每天騎車去新華書店的景象卻印在腦海,尤其是每天傍晚迎著夕陽回家,鄉間的小道雖然崎嶇難行,但是風景甚好。我還記得有一天的傍晚夕陽特別的美,暗金的光幕籠罩大地,周圍的環境特別的寧靜,我下來推著車子走,回頭看一眼身后,影子很淡卻很長,細長的田間小路掩映在茂盛的植物間,一人一車行走在天地造化之中。如果能將那一幕畫出來,我想那也是驚艷世人的一幅巨作。
多年以來,我曾陸陸續續有過很多愛好,但是唯一一點不變的就是讀書,我也無意多說讀書帶給人的好處,但是我真心感激帶給我的改變,它使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又在我的內心中建造了一個理想世界,并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力量去做我喜歡的事。
經常讀書和不讀書的人世界是不一樣的,也常有人問,我應該讀些什么書?我讀過的書記不住怎么辦?云云等等,關于讀書這件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僅僅就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喜好,一種選擇而已。不同書在不同的人眼里具有不通過的價值,很難做一個統一的判斷,所以你喜歡看什么就去看什么吧。讀書也不能保證就讓你才華橫溢,飛黃騰達,它能做的就是給你提供很多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想法,讓你站在一個臺階上想問題。
不過現代社會之中,隨著出版行業爆炸式的發展,不得不說上市的書籍越來越多,但是能成為經典的卻寥寥無幾。一本書能被成為經典,不是一天兩天幾個人所能決定的,經典是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幾代人的認可才最終成為了經典,所以說書沒有有用無用之分,但是卻有有趣和無聊之分。
這個世界很大,也許終其一生,我們也無法走遍這個世界所有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人生,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人僅僅八十余年的壽命,怎么可能與時間較量?但是我們能通過閱讀與不同時代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話,能夠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瞄一眼過去未來。
人在社會中生活,也就是在人堆里生活,難免磕磕碰碰,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想人活著的意義,這個問題不限于年齡,但是往往是想不明白的,因為怎么樣明白才算明白?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一切問題目前都沒有答案。我們能夠在有限的生命中學會取舍,懂的經營好這短暫一生就算得上成功了,我們在閱讀中學會了包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們不過是萬物生靈中的一個;我們在閱讀中學會珍惜,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中存在的時間是有限的,可以說自出生以來,我們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珍惜生命那些寶貴的東西;我們在閱讀中收獲豁達,一切終將過去,今天的榮辱都是明天的云煙,中國歷史上那么多皇帝,你能說出來幾個?皇帝在歷史長河中尚且如此,何況你我呢,一切終將腐朽,我們要學會面對這種事實。更要學會放下執念,我們不妨試試激發那個潛在的自己,準備心情去迎接那個更美好的自己。
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不在外面,它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很多我們思考的問題,前人已經想過了,我們可以取得共鳴并在他們的基礎上,繼續思考前行。在長期的閱讀中,你會獲得強大的思想力量,去面對焦慮和不安,在遭受外界影響時為你提供保護。
真正的閱讀是一場精彩的體驗,我們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成就了自己,當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很多問題就有了答案。
林海音是推動臺灣文學發展的重要推手。有人說,她家的客廳就是臺灣的半個文壇。晚年,她致力于兩岸文學交流,成為聯接大陸與臺灣文學之間的橋梁。2001年12月1日,她病逝于臺北,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