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我的性格不適合與人生活,我可能適合獨居。
放在古代,我可能就是個詩人,過著閑云野鶴的生活。我有可能是屈原,寧死不屈,無畏強權。
但放到現代,便是不知變通,死腦筋。因此,很容易得罪人,當然屈原也得罪了很多人。
我認為沒什么不好的,我的確做不到爭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嫉惡如仇,對于所有不好的事情,我會憎恨;對于所有丑陋的面孔,我會覺得惡心。我沒有辦法做到當面一套背面一套,也不是說自己有多高尚,只是覺得沒有那個必要。
性格使然,無傷大雅。
可是,我發現這個能不太好。雖然嫉惡如仇,但是挺影響自己的心情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能也沒什么不好,至少活得快樂,無所顧慮。不會去想某某人外表多么光鮮,實則內在多么丑陋。活得傻子一樣也沒什么不好的。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一種豁達,可以放下對一個人的成見。我每次見不慣某個人的做法,對于某些人的自私或不公平的行為會吐槽,但我室友會覺得沒什么。當她向我抱怨某個人不好的行為時,我又覺得沒什么,可能事出有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我倆每次聊完也覺得沒什么,也便放下了對某些人的“仇恨”。當然,我倆都仇恨的人除外,那可能就需要第三個人來調節。
同時,人本來就是自私的,這是毫無疑問的。我有時候想想就覺得我也挺自私的,如果我不能做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話。人們往往只能看到別人對你不好的地方,而對你好的地方很難看到。比如一個人給你送了幾次好次的你才覺得她對你好,不,也不一定,你可能還會覺得她別有用心。但是,一旦那個人突然對你做了一件壞事,比如沒有幫你留圖書館的座位,或者不肯借某個東西給你,或者背地里說了你的壞話,你就不想和她玩了。這樣想想的確挺自私的,我只能記得她的壞,卻記不住她的好。
如果說放下是一種解脫,那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是你學會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