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讀過74本書,其中因為有一半是散文集和小說,有點娛樂性質,而此類書,一般情況是不會再刷的。而我的2016讀到的這本書,我將刷兩遍的計劃分別安排在了2017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計劃中。
不賣關子,這本書是《項目計劃、進度與控制》,作者是(美)詹姆斯、劉易斯。
1、電子版 or 紙質版
我自己其實是習慣用kindle看書的,隨便搜了一下沒有合適的,網上也沒有電子版的,才在某寶買了第五版的紙質書。說實話,當初買紙質書時還是猶豫了一下的,這個名字太虎了,太像課本、不太像是可以認認真真讀進去的書。但現在看來,我是推薦買紙質書的。
理由1:頁數400+,書的內容還是很殷實的,而且偏工科,并不能像小說一樣一口氣讀完,從而了解個大概的。太多時候需要回頭看看之前講的,這時候,紙質書易翻頁查找的優勢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理由2:這本書更像是工具書,是一套方法論。很多時候,會針對一個自己不太懂的會簡單點回頭翻翻,這時候,紙質書目錄系統就顯得很有用了。
2、講的什么
這本書其實看到書名就大概知道了這本書的百分之90在講的東西。主要講的是身為一個項目經理,如何著手完成一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各個過程模塊的方法。總的來說是一本項目經理的嚴謹的啟蒙書。很全面系統的講解了如何處理一個項目的及如何成為一個項目經理。由于全面、系統、淺顯易懂這幾個標簽同時貼在這本書上,就注定了,讀者群是非這個行業的人或者想從事這個專業的啟蒙的。
3、為什么是我2016年最重要的書
我想了很久我要不要這么標題黨,硬要說這是我2016最重要的書,因為,人的成長不會是因為讀了本書,看了些文字就成長的,就像是想變得睿智博學,看三五十本書其實是看不出效果的,但你看了3000本書后,就不一樣了。
那我為什么還要寫下這個標題,說這是我2016年最重要的書呢?我覺得是這樣的,人邂逅一本書,其實是需要機緣的,就像我十幾歲讀金庸,現在卻更喜歡古龍一樣,讀者的心境、閱歷、和遇到的實際問題其實都能左右對一本書的評價的。機緣,讓我在2016遇到了這樣一本書,讀后有了一些重要的感悟,就像這本書的第一章就解答的困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事情太小,小到用不到這些和我們習慣相左的東西。
原則:思考過程不同于制作書面文件——第一章第41頁。
對,就是這句話,我第一次粗讀本書后,我泡了一杯茶發呆,像高中時套用公式一樣,慢慢回憶,往事如水,一件件流淌,從泡的這杯茶的過程起,再到泡妞學習,再到我不算精彩卻還算精致的人生。其實不過是一個個用時長短不同的事件的疊加,開始到結束,我發現了很多很多遺憾,以前不注意的細節開始清晰且有質感。
我心中的江湖是那種不因酒醉鞭名馬,唯恐情深累美人的快意恩仇。之前很少計算得失榮辱,遍體鱗傷灰頭土臉后,我遇到了這本書,這本書并沒有改變我心中的江湖,但你會重新審視這片江湖中的自己。其實這本書是一個朋友推薦的,他說散漫如我的人,需要一本教我做事的書,我本來是不屑這種說教的,但又禁不起對被他鼓吹后的這本書的誘惑的好奇心,才翻開了第一頁,可以說這是一段美妙的冒險,讀書的快樂有時候就是這樣,你最初的目的并不會開花結果,而書中的思想會被嫁接到你的世界中,開出獨特的花,而能聞到花香的始終只有自己。
4、要不要推薦給大家
其實這樣的書很多,很多人都說一本書影響了自己,我其實是不信的,我不相信世間有這樣一本書有如此的能量,因為,我們的大腦其實只會認同我們認同的東西,所以書不過是個引子,有的人讀過只會會被影響,有些人則不會。現在大家時間都這么珍貴,我到底要不要推薦大家花那么多時間去看這樣一本大部頭且不是那么有意思的書呢?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就該被推薦,但我并不保證你會對這樣一本有點刻板的書感興趣,但如果你不抗拒,你不用精讀,不時的隨手翻翻,都會教會你許多。其次照我的經驗看,這是一本不用按順序讀的書,你可以節選其中的任意一段讀讀,像刷微博一樣,可以當睡前書或者如廁書。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