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戲的演員——拍攝于2017年重慶磁器口。
美食和文藝集散地——磁器口
美國國家地理說重慶是個有性格的城市,在我心里重慶是個有故事的城市。
我們喜歡很多故事,因為生活總是過于平淡,而故事能夠給人希望,讓人感受到不同的生活和情感。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張佳瑋和大冰的故事很多人喜歡看,在故事里可以找到曾經的自己在其中的投影。
朝九晚五的工作,兩點一線的軌跡,是大多數人的寫照。轟轟烈烈的愛情誰不喜歡,快意江湖喝酒吃肉恩怨情仇,但喜歡歸喜歡,沒有人愿意真的去追求。所以看別人的故事,把自己代入就可以過癮了。
他們很會講故事,而我不會講,但是我會曬啊,很擅長跑到外面去曬太陽。把自己曬的烏漆麻黑,活脫脫的像是非洲裔,我也不想曬太陽,可是大夏天的,除非躲在空調的保護之下,否則去哪都要曬太陽。
故事是一小撮人的故事,是小眾的故事,每個城市都有很多故事,重慶是一個有很適合講故事的城市。我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告訴我重慶是個好地方,但具體好在哪,個個面露神秘微笑。
三毛說重慶的夜場很棒,里面有各種娛樂節目,新奇得不得了。同學說重慶的妹子很好看,而且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皮膚好得不得了。還有人說重慶的火鍋很好吃。
許多年前在重慶驚鴻一瞥,印象中只記得那個長度達100多米的電扶梯,從重慶火車站最快到兩路口的方法就是坐電扶梯,不然要繞盤山公路上去。那個電梯讓我感嘆重慶真是一個大城市,扶梯都長的這么牛逼。
山城重慶的建筑是三維的,建筑和建筑的海拔都不一樣。那個電扶梯,現在叫做皇冠大扶梯,現在乘坐要收費了。記得當時還不要錢,站在電扶梯上,越來越高,扶梯速度越來越快,不小心回頭往來處一看,好似立于懸崖邊上,腿都有點軟,這是重慶給我第一個下馬威。
接著很快就被重慶的麻辣火鍋征服。那年冬季一個前輩帶著我迎著寒風穿過數個巷子,爬上數百個臺階,如果不是聞到了火鍋味,我真懷疑他是帶我去名山古剎里上香。
想來重慶人身手都是極好,尤其是在爬臺階這件事情上,如履平地。
和重慶有關的電影大多比較好看,和重慶火鍋有關的比如火鍋英雄,看完以后,除了精彩的情節,留在腦子里的還有那重慶方言。那天我叫了個滴滴,司機正在放譚詠麟的粵語歌,迷迷糊糊中,差點把重慶話聽成廣東話。
雖然我在廣東地區工作生活很多年,但是幾乎沒什么機會聽和說,曾經有許多香港同事,一見面他們就努力和我說普通話,所以他們的普通話水平越來越好,我的普通話水平逐年下降。
在市區的重慶人心里,重慶口音也是分得一清二白,我聽來并于多大區別的重慶話,區別可大了,比如這是重慶郊縣的,這是老城區的。差別之大,猶如英式英語中最字正腔圓的倫敦腔,和倫敦郊區鄉音的差別。
老重慶已經逐漸消失了,那些歲月的經典蜷縮在一角,不知道何時就被城市摩天化進程改造掉,我猜想,應該就是這幾年吧。解放碑周圍清一色的高樓大廈,上面寫著各個名牌,還有大幅的模特照。
電影中的十八梯早已拆成一片廢墟,如今的重慶已是高樓林立,嘉陵江和長江的兩岸到了夜里燈火通明,到處都是商業廣場,隨處可見的咖啡店和酒吧。
也許只有那些彌漫在空氣中的重慶老火鍋味道,才能讓人感覺到,哦這是重慶。
磁器口古鎮不賣瓷器和磁器,賣的是麻花和火鍋底料。還有一些文藝小店,喝茶喝咖啡販賣慢生活,在這片區域,Wifi就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每個轉角還有自助抽簽,一堆姑娘們開開心心圍著。
鎮上有個轉運樓,轉運樓里有個戲班子,每日里戲班子靠演出賺錢。沒演出的時候,大多是在化妝做準備,或者跑去大街上,別的不說,光往那一站,就吸引了不少人。
看那眼神,想起電影《霸王別姬》。
你穿上鳳冠霞衣,我將眉目掩去,
大紅的幔布扯開了一出折子戲。
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卻投入情緒,
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別生離。
折子戲不過是全劇的幾分之一,
通常不會上演開始和結局,
正是多了一種殘缺不全的魅力,
才沒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戲,
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別人生命里,
如果人間失去脂粉的艷麗,
還會不會有動情的演繹。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戲,
在劇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歡樂悲喜,
如果人間失去多彩的面具,
是不是也會有人去留戀,去惋惜。
——折子戲
你脫下鳳冠霞衣,我將油彩擦去
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別生離
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卻投入情緒
大紅的幔布扯開了一出折子戲
重慶棒棒
掏耳朵
磁器口古鎮還保留著一些老房子,穿梭在其中,走過那些零食特產店,依稀還能感覺到老重慶的味道。
在這樣的地方,可以免費搭訕姑娘,也可以找個沒有人經過的臺階,坐在上面休息。光是看小店門口各種煽動荷爾蒙的漢字就可以消磨大片時間。那些漢字使出渾身解數誘惑你走進去坐坐,來杯冰飲,聽聽靡靡之音。
在咖啡店門口休息的姑娘
老巷子
舊重慶的標本——下浩老街
下浩老街,位于重慶南岸區,臨近南濱路,緊靠東水門長江大橋的一個斜坡上的街區,主要有下浩正街、董家橋、覺林寺街、葡萄園等街道。
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文章里,稱下浩老街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兩種人,一種是下浩的原住民,他們保留著老重慶的生活方式;第二種是一群在下浩開茶館的年輕人,他們為衰敗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我去下浩老街的時候,去晚了,只剩下殘垣斷壁。當我站在巷子里,想象著當日的情景。耳邊仿佛響起家家戶戶的熱鬧,老重慶的生活。
天氣十分炎熱,偌大的老街,上下都是臺階,這里空無一人。這里被美國國家地理報道過,
如果沒有攝影,后人恐怕只能憑空想象當初老街的繁華和衰敗。只能在字里行間感受舊重慶人民的生活氣息。
一個地方住的久了,和鄰居、和房子、街道、人會有感情,是一種依賴和熟悉。搬走意味著要接受新環境,其中的不適應是傷感的來源。
幾方木桌,一壺茶,一桌麻將,伴著孩童的嬉戲以及貓狗百無聊賴的搖尾,便是城市角落市井人民的真實寫照。
走了一段路,發現一個還有人的茶館,汗流浹背的我進去吹了會空調。里面有個穿著旗袍的小姐姐。我急著逛完,也沒有心思坐下來好好品味。
夏天的重慶,只適合在空調下安靜的看著外面。手頭拿著一本小說,把手機關了。再喝上一杯冰紅茶。
或者是在酒店里,重新看一遍在重慶拍過的電影,比如《火鍋英雄》、《瘋狂的石頭》、《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等,再去按圖索驥尋找電影拍攝地。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上面這段話,不適合夏天的重慶。
夏天在重慶,有包裹著你的熱浪,山城灼心的烈日,無論是從清晨到夜晚,還是從江邊到客廳,只要最后是滿身火鍋味的你就好。
夏天的重慶,有浪漫,有熱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