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并非一個單一的理論或者單一的學派,而是一個理論群。
不同的學者對現實主義有著不同的概括,但同時,這些內容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體系、單元、目標和手段等四個方面。
1.體系:認為國際體系的性質是無政府狀態。世界政治存在并運行于一種沒有共同政治權威或者共同主權者的狀態下。
2.單元:構成體系的單元是同質的、理性的。
同質:以民族國家為主,在一個競爭性的國際體系中,單元除了能力上存在差異之外,沒有功能分化或等級結構。
理性:單元會根據約束條件,進行成本收益計算,根據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原則選擇行動。
3.目標:單元追求生存和安全。
不同的現實主義均承認國際政治的現實是國家間利益相互沖突。在這樣的國際政治環境下,國家會優先維護國家的生存與安全。
4.手段:權力。國際政治是權力政治。
權力是行為體實現自身目標和利益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手段,因此,國際關系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獲取權力、擴展權力以及運用權力。
二、修昔底德和《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修昔底德被看做是現實主義之父。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修昔底德的唯一著作,記述了雅典及其同盟與斯巴達及其同盟及時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并非單純地記錄歷史事件,而是希望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戰爭。
1.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原因:雅典實力的增長和因而引起斯巴達的恐懼。競爭的國際體系中存在著一個無法避免的安全困境,即一國實力的增長會引發別國的擔心,權力的相對變動會導致戰爭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提出,在一個沒有共同權威的無政府狀態下,國際體系的競爭性質使得國家對權力變動極為敏感,為了維護自身安全與生存,必須阻止相對力量變化朝著對自身不利的方向發展。這一觀點也為后來的現實主義者所繼承。
2.對權力的看法。權力是國家生存和利益的保證。權力符合人性,國家追求權力,以及更多的權力——控制他人的權力。
3.關于制衡與同盟。在競爭性體系中,國家為了尋求生存與安全,可以依賴兩種方式:增強自身實力或建立聯盟制衡強者。結盟是國家實現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同盟是為了雙方共同的利益與安全。
4.權力與正義。利益是思考的起點,正義從屬于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