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是治愈系小說,第一遍讀,或許是我很喪,我覺得既孤獨又壓抑。
孤島上的唯一一家書店,聽起來就很荒涼,但是整本書反復強調的主題是: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該設定或許是為了呼應AJ的悲慘人生:愛妻去世,書店危機,唯一值錢的藏書遭竊,但這些遭遇并沒有“慘”到我——至少聽起來感覺是不夠戲劇化的挫折。
AJ本人也很矛盾,說自己不愛讀童書,最后卻收養了被拋棄的孩子瑪雅;說自己厭惡關于吸血鬼的書,但是夢見了自己愛妻變成了吸血鬼;四年前第一次遇見阿米莉婭時態度極其惡劣,四年后卻不可自拔地陷入愛河……
剛剛突然想到“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的另一種解讀,或許貫穿小說始終的藏書《帖木兒》給AJ帶來了一個新世界。《帖木兒》的丟失,給他帶來了他后來選擇收養的瑪雅,與之相愛并結婚的阿米莉婭;《帖木兒》的尋回,拍賣價讓AJ攢夠了治療費。
不可否認的是,AJ從失去愛到得到愛,愛讓人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這份柔軟的愛救贖了AJ,他走出了自我封閉的孤島,因為得到愛而學會愛,愛世界,愛他人。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AJ在臨終前對瑪雅說:“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他的小島書店在這一刻讓我覺得無比溫馨,一家悄無聲息地融入小鎮生活的書店,所愛的人、所愛的書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還有定期光顧的老友,寒暄、談論、分享——當你認為自己是一座孤島的時候,他們不厭其煩地光臨此地,只為一遍又一遍讓你堅信,總有人在愛著你。
我們將終生尋覓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有人喜歡長篇,有人喜歡短篇,一邊閱讀一邊書寫。在抬頭頓筆的時刻,書店門口的風鈴恰好吟唱,趣味相投的顧客心照不宣地與你相遇。
喜歡這本書的宣傳語: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最艱難的一年,將你的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剛好在二十歲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感觸頗深。
希望二十歲時的“艱難”在四十歲回看時變得平淡,也希望四十歲時遇到“艱難”因回想起二十歲而仍充滿向前的希望。
摘抄:
1、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2、人們對某些故紙堆可真是如癡如醉的。
3、“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4、失竊是種可被接受并能促進社交的損失,而死亡卻會讓人們被孤立。
5、“我知道壞人的下場是罪有應得,但是哦,壞人也真的不想孤獨一人。”
6、“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共鳴。(A.J.)”
7、“我喜歡給我喝的酒拍照。”
“它們就像是家人。”
“它們比家人更好。”
8、他不相信有什么“命中唯一”,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沒有誰那么特別。
9、生活中每一樁糟糕事,幾乎都是時機不當的結果,每件好事,都是時機恰到好處的結果。(蘭比亞斯)
10、“沒有人會漫無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11、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
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12、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DATE-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