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90后都跟我說自己老了,讓我這個80后何以難堪。
90后的A妹妹說,自己上班也有幾年了,現在每次一回家都問她有沒有男朋友,說給她介紹,現在聽得都不耐煩了,有時候真想隨便找一個父母滿意的男人嫁了算了。
B弟弟說,在北京待了幾年,還是不停的換工作,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最近父母想讓他回老家考公務員,他在認真考慮這個事情。
他們的這些問題概括的話,該不該跟父母妥協?該不該跟這個世界妥協?
我們的人生當中會面臨無數次這樣的選擇,該不該妥協?該不該放棄?
看了太多勵志的文章,里面都會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有夢想的話就勇敢堅持下去”,但也會有觀點說,“有時候方向錯了,停止就是最大的進步”。
但在現實中,我們怎么知道是該妥協還是該堅持?
其實,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是有無限可能性、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一場考試。選A還是選B還是選C,或許都是對的,或許都是錯的。
最近,發現自己逐漸跟這個世界妥協。
20幾歲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妥協為何物,甚至跟父母兄弟姐妹也沒有妥協過,活得很任性,只考慮自己。
年輕的時候,當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想我們不妨干脆一點,決絕一點,不要順著別人走過的腳印去踩,而是順著心的方向,做一些自己渴望的、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們還有這個資本。
不管是堅持寫作,還是任性的環游世界,還是跟自己喜歡的人轟轟烈烈在一起,跟著自己的內心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為,妥協這個東西,一旦你邁出了第一步,就會是無盡頭的事情。
妥協以后,誠然,你能夠獲得暫時的平靜,但很快就需要你作出更大的妥協,直至你喪失所有原則,被生活打下十八層地獄。
假設你為了耳根清凈,迎合父母的意愿找個人嫁了,下一步將會是催促你生孩子,生完孩子將會是催生二胎,然后將會是....... ,你不斷的做出更大的妥協,到頭來發現你沒有為自己活過。
而且,30幾歲之后,上有老下有小會逼我們做出妥協,這時候你不想妥協也得妥協。
所以希望20幾歲的你不要急著做出妥協,這個時間是你唯一可以揮霍的、可以嘗試的為自己而活的時間段,這個時候,你就得為自己爭取,向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面對父母的渴求,面對這個世界的壓力,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