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靜安先生為我國近代博古爍今的不世學者,其學問至深至廣,庸庸豎子不可企望。其《人間詞》深摯凄婉,南宋以來,一二人而已。(靜安先生語)余管窺靜安先生始于他的詞學評論《人間詞話》,后來才得知先生自己曾作《人間詞》,遂拿來蜻蜓點水一番,僅作孤寂玩味之資。
如夢令
點滴空階疏雨。迢遞嚴城更鼓。睡淺夢初成,又被東風吹去。無據。無據。斜漢垂垂欲曙。
點水之談:“睡淺夢初成,又被東風吹去。”此東風應是百年身世之恨所化,被疏雨、更鼓撩起,擾了淺夢。世人皆有此情,但未必能化作詩詞蘊藉而已。可憐的是人世,無情的是斜漢,千載以來,莫不如是。
臨江仙
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極天衰草暮云平。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紅墻隔霧未分明。依依殘照,獨擁最高層。
點水之談:景蕭索,情蕭索,感韶華易逝,秋光如舊。殘照未能長戀“最高層”,人生豈能回首“再少年”,看人世變幻,只有無語。
浣溪沙
草偃云低漸合圍。琱弓聲急馬如飛。笑呼從騎載禽歸。萬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須惜少年時。那能白首下書帷。
點水之談:“萬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須惜少年時。”這是一種勸誡,更是一種遺憾。靜安先生醉心經史子集、簡牘遺書,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等自己始有二毛,才發覺時光容易把人拋,身手已不再矯捷。雖不愿意再皓首窮經,可自己的人生已經定格在了書帷之中了,舍棄不掉。
浣溪沙
霜落千林木葉丹。遠山如在有無間。經秋何事亦孱顏。且向田家拚泥飲,聊從卜肆憩征鞍。只應游戲在塵寰。
點水之談:“游戲人間”出于庸人之口是一種本性,出于達者之口是一種人生觀,出于靜安先生之口,那就是一種無奈的調侃。
好事近
夜起倚危樓,樓角玉繩低亞。唯有月明霜冷,浸萬家鴛瓦。人間何苦又悲秋,正是傷春罷。卻向春風亭畔,數梧桐葉下。
點水之談:靜安先生自從涉足叔本華哲學,仿佛找到了人生哲學上的知己,沉溺于此不可自拔,奠定了他詩詞悲觀的基調。中國文人要想表達心中之愁往往離不開一些具體的意象,危樓與冷月就常常出現在詩詞當中,因為它們本身就有著先天的悲涼。為何中國的文人有著如此多的愁?因為他們積聚了太多的情,情不知所歸就化作了愁。曹子建在《釋愁文》中提到:“愁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這是在說閑愁,閑愁最苦,但是容易銷。靜安先生的這種愁是萬古不絕之愁,最難銷。
“卻向春風亭畔,數梧桐葉下。”讀到此句,我感受到的只有殘忍,想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物之中人最悲涼,因為人有太多的敏感,有太多的想象,有太多的自以為是,更可怕的還有杞人憂天。
好事近
愁展翠羅衾,半是馀溫半淚。不辨墜歡新恨,是人間滋味。幾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渾閑事。獨向西風林下,望紅塵一騎。
點水之談:“不辨墜歡新恨”不單是閨中思婦語,而是蕓蕓眾生的“人間滋味”,浩浩乾坤,骎骎時歲,每個人心中都有“紅塵一騎”,依稀向自己奔來,又杳然逝向遠方,這般滋味循環往復,演繹著世人的酸楚。真如李太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抒發的那樣:“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個時候我們真要學學古人的秉燭夜游了。
采桑子
高城鼓動蘭釭炧,睡也還醒。醉也還醒。忽聽孤鴻三兩聲。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點水之談:人生之態醉醒之間,人生歸宿浮萍點點。靜安先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貢獻厥功至偉,而先生卻只字不提,他關注的是人生的本質,而不是被意欲和表象充斥著的世界。
西河
垂柳里。蘭舟當日曾系。千帆過盡,只伊人、不隨書至。怪渠道著我儂心,一般思婦游子。昨宵夢,分明記。幾回飛度煙水。西風吹斷,伴燈花、搖搖欲墜。宵深待到鳳凰山,聲聲啼催起。錦書宛在懷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憶,倘有情、早合歸來,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
點水之談:“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從相思字中感悟不到溫情的相思意,縱有萬千字有何用。
摸魚兒·秋柳
問斷腸、江南江北。年時如許春色。碧欄干外無邊柳,舞落遲遲紅日。長堤直。又道是、連朝寒雨送行客。煙籠數驛。剩今日天涯,衰條折盡,月落曉風急。金城路,多少人間行役。當年風度曾識。北征司馬今頭白,唯有攀條沾臆。都狼藉。君不見、舞衣寸寸填溝洫。細腰誰惜。算只有多情,昏鴉點點,攢向斷枝立。
點水之談:可睥睨北宋名家。昏鴉點點斷枝頭,寒雨送客盡杯酒。金城路間行役人,頹顏何及臺城柳。
蝶戀花
誰道人間秋已盡。衰柳毿毿,尚弄鵝黃影。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辭立盡西樓暝。萬點棲鴉渾未定。瀲滟金波,又冪青松頂。何處江南無此景。只愁沒個閑人領。
點水之談:秋景之美要由閑逸之人來領。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前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一種美。
蝶戀花
獨向滄浪亭外路。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展盡鵝黃千萬縷。月中并作蒙蒙霧。一片流云無覓處。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閉置小窗真自誤。人間夜色還如許。
點水之談:“閉置小窗真自誤。人間夜色還如許。”窗子是為了欣賞四時物華之美而創設的,這是窗子的初衷,現在又有幾人領悟。
蝶戀花
誰道江南春事了。廢苑朱藤,開盡無人到。高柳數行臨古道。一藤紅遍千枝杪。冉冉赤云將綠繞。回首林間,無限斜陽好。若是春歸歸合早。馀春只攪人懷抱。
點水之談:筆旨在末句“若是春歸歸合早,馀春只攪人懷抱”,春天也善于在將盡未盡之時展現自己留戀踟躕的美,這是淑然少女臨去時的暮然回首,只有幸運的人才能睇得見,也只有懂美的人才有資格碰得見。
水龍吟·楊花
用章質夫蘇子瞻唱和均
開時不與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墜。日長無緒,回廊小立,迷離情思。細雨池塘,斜陽院落,重門深閉。正參差欲住,輕衫掠處,又特地、因風起。花事闌珊到汝。更休尋、滿枝瓊綴。算來只合,人間哀樂,者般零碎。一樣飄零,寧為塵土,勿隨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
點水之談:柳樹本無花,飄絮差比擬。迷離附情思,天涯滿游絲。楊花的身世與人的身世有著同質性,那就是飄零。靜安先生寫“一樣飄零,寧為塵土,勿隨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比起蘇詞的“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更進一層,情感遞進略有奇崛。這讓我想起了《葬花詞》中:“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一個是楊花,一個桃花,一個是身世飄零,一個是傾城消殞,飄零的就別再讓它垂淚,玉殞的就讓它潔來還潔去,這是一種莫大的慈悲,佛陀釋迦不過如此。
鷓鴣天
列炬歸來酒未醒。六街人靜馬蹄輕。月中薄霧漫漫白,橋外漁燈點點青。從醉里,憶平生。可憐心事太崢嶸。更堪此夜西樓夢,摘得星辰滿袖行。
點水之談:古今中外,大概只有中國人會從夢中反省并拓展自己的人生。現實的人生總惹得人心事太崢嶸,在夢里可以自我蘊藉。我自己一年四季的做夢很少,夢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出來的,它也是飄然而至的。“月中薄霧漫漫白,橋外漁燈點點青。”作律詩一聯妙絕,看似景物的動態描述,實際上是靜安先生心理活動的反映,夜景在“青”、“白”之中,心境在哀傷之間。正如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那樣:“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點絳唇
萬傾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縈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住。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點水之談:駕理想之扁舟,追尋現實相合之島嶼,但是迷失津渡,不見停橈處。
踏莎行
絕頂無云,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點水之談:作出世之語,靜安先生欲以青山為儔侶。誠如蘇子《赤壁賦》中所言:“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作為遺世獨立之人,靜安先生有著“可貴的孤獨品質”,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足夠豐富、強大之時,他是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摒棄人際的煩囂,因此有了“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浣溪沙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點水之談:這是詞中被葉嘉瑩先生認為是接近西方象征主義文藝之作,“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為世人昏昏而哀,也是暗自神傷,殆如先生《人間詞話》所謂“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前四句是無我之境,后兩句是有我之境,在有我與無我之間,演繹的是一段悲涼。
蝶戀花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點水之談:這是先生《蝶戀花》中我最喜愛的一首,不單是末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寫出了人世間的悲涼真理,還有“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的相顧無言,亦如倉央嘉措的的情歌: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如果非得在人世間找到禍患、悲哀的濫觴,我以為只在一個“生”字,還是老子說得振聾發聵:“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十三章》)
玉樓春
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亸。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勸君莫厭金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點水之談:靜安先生這闕《玉樓春》寫得有點俏皮,但是俏皮之中隱藏著悲涼與慘淡。人生更像是造物者編好的程式:生(肇始)——病(磨難)——老(懈怠)——死(寂靜)。“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寓意今歲之我不同于去歲之我,要像不虛度這有限的時光,就得花酒相伴,這是孤獨者最佳的儔侶。那個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不是也說嗎——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一個“拚”字吐納出幾多豪氣。
浣溪沙
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陌上金丸看落羽,閨中素手試調醯。今宵歡宴勝平時。
點水之談:寫天地萬物的不平等,天命不一,人生殊途。
蝶戀花
辛苦錢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東趨海。終古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氣。說與江潮應不至。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千載荒臺麋鹿死。靈胥抱憤終何是。
點水之談:懷古以抒胸臆,也是一種“天問”,“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歲月遷流,斯人已矣。
浣溪沙
月底棲鴉當葉看。推窗跕跕墮枝間。霜高風定獨憑欄。為制新詞髭盡斷,偶聽悲劇淚無端。可憐衣帶為誰寬。
點水之談:靜安先生《浣溪沙》中這一首我最愛。撇開制詞手法的奇崛,看到的滿是悲情與淚泫。《人間詞話》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二層境界為柳永《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能找到“伊人”是幸運的,可悲的結局是“可憐衣帶為誰寬”,世間有追求者大半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