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 ----《悟空傳》
第一次看《悟空傳》是經朋友介紹的,囫圇吞棗地看過一遍以后,感覺不過如此。
前幾天,又拾起這本書,這次,它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這已經是進入大學的第三個年頭了,自認為比剛入學的時候成長了很多,但不得不承認,為了融入一個集體,一個團隊自己丟失了很多東西。很難說是好是壞,人是群體性動物,“合群”在這里顯得異常重要。
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了。我對這句話感觸很深,大一一整年,跟寢室的關系鬧得很僵,很難說誰對誰錯,但是,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有點以自我為中心。看完《悟空傳》的時候我在想,假設悟空生長在現代社會里,他靠什么去生存。沒錯,是“生存”,大一的時候,在那段寢友的孤立下異常煩悶的我找到了心理老師,我記得很深的是當時老師的一句話,她說“要學會生存,更好的生存”。有時候,我就在想,這是不是另一種禁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的話對我幫助很大,在后來的寢室相處之道上的確也驗證了她所說的。《悟空傳》的悲哀在于“悟空”覺得自己是要贖罪的,所以,一門心思的要去西天,殊不知,“佛”口中的贖罪就是要你徹底的消亡。最終殺死悟空的不是天神,而是他自己。
當看到“為什么要讓一個已無力作為的人去看他少年時的理想”這句話的時候,心中是滿滿的悲哀。寫到這里的時候,突然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了。。。。。。
現在回想大一那會,自己又何嘗不是像悟空那樣,而現在的自己好像丟了點什么又好像本該是這樣,什么都沒丟。
《悟空傳》的結尾,有一種宿命的感覺,而我,卻是不相信命的。雖然,正如書中所說“似乎不論如何去苦苦追求,總有一些你必須放棄,總有一些你只能懷念,還有一些永遠只在夢想中。我們永遠在計算成敗,取舍與得失,卻沒有人能找到正確答案”,但是,很多事情,只有你親歷過,你才會懂得,你可不可以,懷揣一顆赤子之心攜夢想上路,你會收獲春暖花開。
用一句原文的話,做結尾吧,勉勵正在理想之路上的你和我。
人生最有價值的時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對未來正充滿期待和不安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