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這個東西到底是感情破裂的推手,還是夫妻之間的調(diào)味劑?關(guān)鍵在于有沒有營養(yǎng)。如果爭吵過后,塵歸塵,土歸土,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碰撞出火花,那么還是小吵怡情的。如果爭吵過后,兩個人覺得:哦!漏!剛才為什么要吵啊?!說的話就和傻逼一樣!事態(tài)完全被情緒所控制,那么就得不償失嘍。
言歸正傳,今天不談感情,談點學問。
關(guān)于裸辭在家準備搞點個人品牌的事情,雖然得到親密伴侶的認同和支持,可是在這條路上還是會有荊棘的。好比說,我想考證,對方,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確實在幾年前,打著照顧家人健康和自己身體的旗號,拉上親密伴侶一起報考了國家二級營養(yǎng)師,并且順利通過考證。私底下說點私心的話,確實也是小小慰籍一下自己從小到大想當醫(yī)生的夢想。
可惜好景不長,還沒等到這二級營養(yǎng)師證的紅利,國家出臺政策,取消一系列職業(yè)資格證書,把這個證抹掉了……(腦補一下當時漫天烏鴉的情景……)
我這個人呢,沒什么優(yōu)點,就是蠻認死理的,烏龍事件之后,死心不改,還惦記著考證,比如今年下半年我就想準備心理咨詢師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的考證。這豪言壯語一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此處省略10000字,總之場面的血腥度突破天花板)……
考證到底好不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認為騙錢的,認為自己哄自己玩的,認為一紙敲門磚的,認為滿足自我虛榮心的,等等五花八門。我又為何堅持不懈?因為我懶!
沒錯,我承認自己的惰性比平常人多出那么20%左右,也就是我自己知道自己懶,才會在學習一門學科入門階段第一時間想到考證。這樣,會有一種約束力給自己,靠,老娘花了錢的,還不好好學,對不起人民幣啊。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xiàn)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就是說,像我這種惰性比常人多出20%的人來說,甚至于需要25-26天。(21*120%=25.2)那么,在前三分之一的時間里,大約八九天的時間,我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自己,“趕緊學習啊,花了錢的!”;在后面的半個月時間里,仍然需要意識控制,“這花的錢有部分學回來了沒?”;到后期的三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自然而然的形成學習習慣,讓新技能生長在自己的身體里,生根發(fā)芽。
并且通過考證這一個動作,讓我明白,暈,原來我是只菜鳥啊!
老子《道德經(jīng)》“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其中的虛其心是最關(guān)鍵的,虛懷若谷,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有后面的一切可能啊。
說了那么多考證的好處,只是還有一點,考完就忘,拿證放在那當墊桌子紙,那還不如把錢捐了更好。有了持續(xù)的輸入,就拿輸出來倒逼自己的真知灼見吧,畢竟付出回報成正比才好堵住悠悠之口,否則爭吵還會繼續(xù)的……
文/昶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