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關于友情》講說,“常聽人說,人世間最純凈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時代。這是一句極其悲涼的話,居然有那么多人贊成,人生之孤獨和艱難,可想而知。”
一本書,濃情深意里盡是悲合離歡的坦蕩蕩,兩口氣便讀完了它。
聊聊心得的魅力友誼,爛漫如野花。
如果說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河流里行走的旅者,那么朋友對我們來說就是路上同行的旅伴。一生中也許能遇到不少可以同行的稱之為旅伴的人,但真正走進你心里的人卻少之又少。
有人說人生來孤獨,朋友卻是具有驅逐孤獨的能力的人。可時光又總是漫長,我們并沒有忘記那些被給予過的溫暖,卻又無可奈何于現實的分道揚鑣。
“我也很想念你,但我卻從沒有主動聯系你。”
也許是人們總習慣于把無可奈何的事情都推脫給現實的原因。相隔兩地,就認為漸行漸遠,環境相異,就認為無話可說。
相冊里的照片好像也在泛舊,像是在提醒著我們當時擁有誰的陪伴;手機里的備忘錄還儲存著那時或因為吵架或因為感動而停留下的小情緒;qq和微信上依然保存著在深夜里背著父母,悶在被子里聊著只屬于我們之間小秘密的記錄......就算照片泛黃也舍不得封存的老照片、手機內存告急也舍不得刪除的備忘錄和聊天記錄,那可能都是既美好而又無法停駐的時光。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經歷得到最后卻又失去的感受。有很多人都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掛在嘴邊,認為很多事情不是自己的錯自己也沒有必要做任何努力去改變。
取舍間必有得失,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行,既害怕孤獨又羞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當你再想念起那些陪伴的時候,可能當時的那些人,也已經不在原地了。
但其實你并不用怕,并不用因為懼怕分離而隱藏自己的思念,并不用因為擔心疏遠而沒話找話。
是否有這樣的人跟你說過這樣的話:別以為不經常見面,感情就淡了,告訴你,就憑咱倆的交情,我就敢在你的生命里猖狂一輩子。好的,他就是你值得用一輩子去對待的朋友。
你沒有再和最熟悉的小伙伴坐在一起聽同一首歌,看同一部電影,為同一個笑話開心的笑作一團。但他們也依舊是你最熟悉的人,是不需要經常聯系但也能維系感情的懂你的人。
“你還是討厭下雨天嗎?”
“我也是啊,和你一樣。”
還有
還有
還有
“真正的朋友,也許是三秋不見,如隔一日。”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并不時常想起,卻又無處不在。
也許時間才是最聰明的魔法師。成長的路上也許總不一帆風順,卻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贈予我們可以陪伴左右的人,與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這種感情不會漸行漸遠,可以跨越階級,跨越地域,跨越時間。
“提起朋友這個詞我腦海里立刻浮現的是你的身影。”
什么樣的感情對你來說是最舒服的呢?如果說最讓人感覺舒服的溫度是37度,那么這樣的朋友就是那永遠恒溫37度的水,平靜柔和,包容著你,保護著你,讓你好像身處一個滿是棉花的屋子里,不論怎么碰撞,摔倒,也都不會受傷。
別讓友誼輸給了時間,拿起你的手機,一句暖心的話,一個可愛的表情,哪怕只有這一句:嗨,好久不見......你知道嗎?有你做我的朋友我感到很幸運。
今日之談,與君共勉。
因為剛好遇見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