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出生以來就開始忙碌,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養老撫幼。人生匆匆,未及停留,便要謝幕。像擰緊的發條,一直轉動,時間一到,任務就了。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享受生命的寧靜,只是凡塵瑣事太多,像網、如鎖,將我們緊緊禁錮,難以掙脫。所以心中的向往,便成了難以實現的夢想。明人吳嘉紀曾撰詩述鹽工之苦: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六月酷暑,走進烈日之下休息片刻,就相當于乘涼,可見鹽工的工作有多熱多苦!我們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辛苦一輩子,總希望能偷得浮生半日閑,安享生命的寧靜。可我們始終被世俗的一切所左右,看起來忙得不亦樂乎,但事實上忙得好無頭緒。這事很重要,那事丟不下,回頭細尋思,都沒什么大不了。不做,天塌不下來;不做,并無生命之憂。很多事情恰恰是我們找來做的,徒耗心神,純屬多此一舉。正應了那句經典名言: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可是,我們大部分人依然樂此不疲。
正因為我們整天都忙于俗事,我們內心更加渴望寧靜。
當我們休假回到老家的某個上午,輕松地伸著懶腰,在母親的呼喚中遲遲起床。窗外太陽高照,雞犬之聲相聞,村頭楊柳依依,遠山連綿起伏,兒童嬉戲游樂,忘卻回家之路,村民荷鋤田間,見面相互問候。陽光靜靜瀉,時光慢慢流。這個時候,我們一定會覺得生活美好,生命寧靜。
當我們生病住進醫院,或者躺在家里休養,強迫性休息之時,雖然身體虛弱痛苦,卻不用為工作生計應酬煩心擔憂,心情輕松寧靜。看到醫院人山人海,醫生忙忙碌碌,我們對生命的思考或許會更加深刻,對生命的價值會更加珍惜。同時,與家人難得的親近,讓我們盡享天倫之樂,默默溫情,喚起我們對生活的重新體驗,對生命的由衷敬畏。
當我們安排好與人會見,或者參加某個活動,由于突然的原因,取消了行程,我們覺得時間無端地多了起來,那個下午或晚上一時變得空空蕩蕩,靜坐、發呆、回憶、展望,對生命做近距離觀照。原來我們可以安靜地生活,可以盡享生命的靜美,那一刻,其實才是生命的真正狀態,其他時候,都錯位或者掩飾了。
當我們遠離了自己的城市,在陌生的地方放空,會突然覺得天空真寬廣,微風真涼爽,人們真熱情,世界真美好。我們放松對生命的壓迫,對靈魂的苛求,悠然而愜意地享受生活的饋贈,凡世的歡樂。我們感嘆:生命原來可以這樣寧靜,可以這樣美麗綻放。
當我們獲得某個機會,重坐課堂,將一切喧囂拒之門外,在純凈的校園,安放不安的心靈,我們一邊甜蜜地回憶學生時代,一邊急切地以書香清洗銅臭。什么功名利祿,什么妖魔鬼怪,統統都蕩滌干凈,只一心享受生命的寧靜。
生命其實本來寧靜,因為欲壑難填,因為風塵滿懷,讓生命浮華,初心遺忘。我們該做的是要正本清源、返璞歸真,還生命以寧靜,哪怕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