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最美的夢,擁有一間書房
文/宋雨霜
青春的我做過許多夢,最美的夢就是擁有一間書房。
這個夢在我腦海中已經存在若干年了。這個夢,從童年到青春期,成為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渴望。對書房的渴望,最初來源于對書桌的渴望。
許多年前,我在老家讀小學。那是一個叫宋家灣的土家族村寨,我出生于此,長于此。兒時的我沒有華麗的書桌,只有一張普通的小木桌。
那張木桌約80公分長,沒有抽屜,桌面上的綠色油漆斑駁凌亂。就是這張小書桌陪我度過了在鄉村的讀書時光。放學后,我就把小桌子搬到院壩里的柿子樹下,開始寫作業。柿子花,青澀的柿子果兒落在我的小桌上,也算是一種點綴吧。
在小木桌上寫作業,偶爾困了,就趴著歇會。有時趴著趴著就睡著了。等我醒來時,書上有不少夢口水。每到這時,我就想,要是小木桌有個抽屜多好啊,我就可以把暫時不用的書放在抽屜里,也不會弄臟啦。
就是在這樣在柿子樹下讀書寫作業,沒有抽屜的小木桌陪著我度過了許多時光。我期待著擁有一張書桌,一張帶有抽屜的書桌。
小學畢業后,我去城里讀書了。我實現了擁有一張帶有抽屜書桌的夢想。其實,那也不是一張真正的書桌,而是媽媽多年的嫁妝。一張長約120公分的朱紅色帶抽屜的桌子,成了我的書桌。這個大桌子擺在出租屋的窗臺下,這就是我中學時代的書桌。
讀初中高中幾年,我積累了不少書,老師們也贈送給我許多書。可是我的書桌實在太小,只能把書堆在地上。看到心愛的書籍放在地上,我既心疼又難過。
要是我有一個書房多好啊!我可以把書放在書架上,不必擔心書籍被弄臟損壞,也可以坐在書房里讀書寫作了。
可是我的家,不過就是一個40平米的出租屋啊。這個小小的屋子,擠滿了生活物品,哪還有空間放下書架呢?更別提獨立的書房了。
盡管如此,我依然夢想著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夢想著有一間書房,是我青春期做過最美的夢。
我給夢想中的書房起了一個名字“潤物庭”,我的名字里有雨,我也喜歡雨。正如杜甫詩里所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一個潤物之雨!如雨潤物,如雨溫柔,我的書房就叫“潤物庭”,在書房里讀書,汲取營養,筆耕不輟,潤及他人。
潤物庭,我的書房,我的夢想棲息地。它不大,但是向陽。在書房的陽臺上,我種上幾盆吊蘭,垂下春意與無限柔情。窗臺下,放上我古樸典雅的書桌,書房里有書架,放著我心愛的書。在書房的一角,還有我的茶臺,讀書累了,喝喝茶,聽聽音樂,那感覺美極了。
直到現在,我還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書房。可我并不沮喪,對書房的渴望是我前進的動力。從渴望一張帶抽屜的書桌到一間書房,這是成長的十幾年。在這十幾年里,我從一個流著鼻涕的小女孩成長為川大的研究生,讀書和學習的渴望是我無限的動力。
有無書房,我都要堅持讀書寫作。我害怕有一天,有了書架和書房卻失去了讀書的欲望,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什么比失去讀書的夢想更殘酷呢?縱然世界千變萬化,堅守自我,向內探索,是永恒的幸福。
青春很美,擁有一間書房,是我青春最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