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大學的時候一直都有一個困惑。
為什么自己如此的平庸普通,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就算自己拼命努力,也只是徒勞。
而有些人一踏進學校就招人喜歡,沒多久就能在社團學生會風生水起,游刃有余。
究竟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現在的樣子,甚至是未來的樣子?
后來有一部神片,解答了我的困惑,而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是從來不看紀錄片的。
這部神片就是——
《人生七年》
Seven Up! (1964-2012)
由英國最大的新聞機構BBC出品,一共八部。
2005年入選英國channel 4評選的“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名單。
2006年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和金衛星獎提名。
還被稱為“真人秀的鼻祖”。
每部的豆瓣評分都在9.0分以上。
但是每部看過的人都不足5000。
這部記錄片的偉大之處就在于
它用最真實的鏡頭紀錄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一個人的出身會不會決定他的未來?
劇組從1964年開始,在英國選取了20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7歲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劇組都會重新采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
一直到2012年,第八期。
在第一期中,七歲的孩子大都天真浪漫,但是談及日常生活和理想時,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
住在倫敦肯辛頓區(著名富人區)的孩子在一般小孩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已經開始開始標準化作息。
而且開始培養閱讀能力和文藝格調。
談及未來時,也有明確的想法。
比如去牛津,劍橋,當宇航員等。
而出身底層家庭的孩子則完全相反。
每天學習時間很少,還要幫忙做家務。
興趣愛好基本沒有。
或者干脆就是打架。
提到未來一臉茫然。
基本上毫無想法。
不出意外,14年后,再次拍攝他們的生活時。
精英階層的孩子,生活舒適,工作優越。
底層家庭的孩子,輟學,早婚、多子、失業。
《人生七年》用不摻雜任何個人情感的真實記錄把最真實的人生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實遠比任何電影要殘酷。
如果僅僅是這樣,這部電影也稱不上偉大。
影片中還展示了命運之門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有少數的幾個人跳出了出身的限制。
比如在英國鄉村長大的尼克,他因為環境影響有自卑傾向。
14歲拍攝時甚至因為害羞而把頭埋在褲襠里。
但21歲再次出現時,已經成為了牛津大學物理系學生。
他在成長歷程中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
最后他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并娶了一個身材氣質俱佳的妻子,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
還有從小就被父親遺棄的布魯斯,他的夢想是當一個傳教士去幫助別人。
長大后他為了堅持信念而去條件更差的公立學校讀書。
后來在事業有成的時候一個人去孟加拉國支教。
影片依舊沒有講任何大道理,繼續在展現生活的全貌。
但這仍是一部適合所有年輕人看的記錄片。
因為,還來得及做出一些改變。
如果你沒那么多時間建議先看三部對理解人生作用最大的:
第一部(7歲):講述個體意識剛剛形成時的狀態
第三部(21歲):講述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折
第四部(28歲):基本上確定了接下來幾十年的人生節奏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八部都看完!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知道未來自己會是什么樣,我沒法告訴你,但這部紀錄片可以~
?
本文由Mark原創,歡迎小伙伴轉發給你的朋友或者分享到社交網絡,
其他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
推薦好片我們是認真的!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