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膚淺。沒讀過幾本書,不知道什么道理,把心靈雞湯當作金科玉律,仿佛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吃草的方向,又如人生從此有了指路明燈。而且這明燈一盞皆一盞卻照著不同的方向,雞湯享用者們一邊疲于奔命一邊竟然也有了些心得體會,遂寫了下來,又添了一盞燈。
目光所囿,也沒有辦法。這是信雞湯的。
第二,功利。不知道是寫不了還是不想寫霸道總裁愛上我之類的俗套小說,寫青春成長之類的小說又狠不下心吹噓,但是又想賺點外快,那就心靈雞湯來一碗吧:隨便幾個什么故事,好結(jié)局或者壞結(jié)局,再總結(jié)總結(jié)道理,這里那里的句子改一改抄一抄,也能湊個上千字。
生活所迫,也無可厚非。這是利用雞湯的。
第三,沒底蘊。寫不了足夠稱之為小說的東西,長篇不用提,短篇更需要功利,微型小說又沒有歐亨利的結(jié)局怕沒人看,那就寫幾個小故事練練筆吧。或者有了幾段體悟,通通記錄在案,自己認為是“雜文”。
多練練會寫更好的。這是以雞湯為跳板的。因為目的是為了寫出真正的散文和小說等。文學(xué)的道路充滿荊棘,有人以拙劣的小說開始,有人用心靈雞湯過渡,成長的道路不盡相同(所以不要嘲諷說“你不寫雞湯那你一定很高明了”)。
還有別的分類嗎?好像是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