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高考全國Ⅰ卷、Ⅱ卷不約而同地把“演講稿”作為寫作的考查類型,震驚一片學生家長。雖說對作文難度增加早有心理準備,今年高考作文命題還是帶了很多驚嚇——格局更大、應用性更強、形式更加靈活、知識考查范圍越來越廣……這樣的難度,語文教材根本承受不了。
也難怪有考生一出來就表示,準備好的素材全都沒用上!
語文為王,得語文者得“天下”
從2017年開始改革,到2018年命題變化,再到2019年全國統一部編版語文教材,2020年全國將迎來新高考。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顧明遠教授針對這次高考改革曾明確指出,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醞釀了整整4年時間,經過了10多輪討論,最后再次通過國務院、中央常委會議討論,才確定最終版本!
經過重重關卡討論出來的教改條例,將“語文”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不僅占比越來越大,而且難度將大大提高。
為什么這樣改?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一個沒有國學底蘊的民族,是沒有根本的!
曾經的中國,雄師初醒,一切都在緩慢復蘇之中,學英語、引技術成了國之重點。
而今,阿中盛世開放,我國日益繁華。國既已安,作為國之根本的中華文化,其教學載體——語文,自然成了教育界的大佬。
隨著國家近幾年的教育改革,一些新聞媒體知直呼:語文為王的時代,得語文者得天下!
其實,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在這個的教育體系里,語文的占比是最大的。
語文成績的好壞,將影響所有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性時刻,作為家長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耽于紙上談兵,只能敗走麥城
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明確規定考生必須采用演講稿、書信、觀后感及慰問信等特定實用性文體寫作。一方面,是對“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這個高考改革的呼應,借考題向大眾傳達: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將語文生活化、實用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它也是在考查學生的思維格局、引導孩子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呼應了“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注重語文學科的價值導向”的政策導向。
因此,今后學生要想在作文上拿高分,如果只停留在單向思維階段,沉于書本,紙上談兵,素材舊、立意淺、境界浮于表面,基本上是寫不出高分作文。因為文章的思想性,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實踐與思考,耽于單一的書本學習,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欲得高分,演講之能不可不有
不得不說,不加強日常生活的實際操練,作文將成為孩子的夢魘。而操練的最佳方式,莫過于讓孩子學一門語言技能,而提高語言水平的技能莫過于“演講”,?最好的證明便是今年誰也沒料到的“演講稿”。
因為除了語言的表達,演講還包括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的變化,它多方面、立體化地挖掘、培養學員的表現力,讓學員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現水平,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演講是世界第一講”!
高考要求寫演講稿作文,高考語文的考察方向也正在從書面的寫作能力一步步轉向實際生活的語言表達。在高考這場大戰中,想要拿下語文這塊大蛋糕,除了傳統的基礎知識學習,還需要走出書本,面向生活。
新時代,練習演講與口才,不再只是才藝與技能的訓練,更是做好高考這場大戰的不可或缺的實踐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