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木墨的印象,最開始是源自于一塊砧板,也許是2012年或者13年,具體的年月已經記不清晰,而那份喜歡卻像烙印一樣。我還記得第一眼看到購物網頁上照片的那點點心動,挑選款式時候的那種種糾結。今天在木墨的展廳里,在聽木墨創始人李思恩的分享時,像一種感覺,回憶里的味道緩釋出來。
木墨的"十萬棵"砧板,是我認識,走進木墨世界的大門。
一直會覺得創業,或者說成功的創業者,他們的成功之路都很遙遠,而從0到1創業課的探店之旅讓我們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靠近。
第一眼看到李思恩,板寸,臉上架著圓圓的眼鏡,寬大舊舊的大白T恤,洗白的及膝牛仔褲,運動鞋,就是一副"呆萌"的樣子,開頭言語不多,開始介紹起木墨來卻能足足聊上三個多小時。
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李思恩說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而且要堅持秉持自己的信念,固執也好,就要固執的不妥協。
就像他找到他的信念和價值觀的自問自答一樣,他的行動,創業之路都在固執的堅守他的價值觀。
"我要做什么?"
"我該做什么?"
李思恩用木墨的方式回答,指向方法,執行堅守并最終實現了理想的生活。
木墨希望"制作可以使用很久的物具,探尋環保,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具應該是善意的存在,是對家的營造,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家具要融入我們的生活。
要"環保",所以用渠道明確,再生體系健全的北美木材,拒絕渠道不明的非洲,亞洲木材。
要"環保",所以用一千多一桶的木蠟油,一層層刷,一次次晾,一道道打磨,拒絕油漆,即使是水性漆,就是要減少污染。
要"環保",所以少用五金,或者避免電鍍的五金件。
要"自然",要用木材的本色展現自然之美,不套色,不上漆,本色讓木墨幫助我們造就會呼吸的家。
要"自然",不生搬硬套日式,簡歐,只做想要的生活方式引導下的形狀。因為有練習書法的生活方式,所以去做文房用具;因為愛,所以去做。
要"健康",所以要給客戶環保,健康,善意的家具。
要"健康",所以要保證員工工作環境的健康,用3m的口罩;排除員工的顧慮,保持工作情緒的穩定。
固執的堅守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心態,立場,保持行為,工藝,材料,方法,管理,產品的認知的一致,最終,理想的生活方式,想要的產品,想要的生活就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