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才播兩集,就被抓出好多Bug

Sir一向對古裝劇不感冒,尤其是宮斗。

什么滑胎、下毒,看得Sir都不想當皇帝了(說的好像想當就有)。

但早上一醒來,朋友圈除了在刷霾,就是《羋月傳》。

原來昨晚這部劇首播,以快破2的成績拿下收視冠軍。

氣勢洶洶,口碑就——

比起鄭曉龍前作《甄嬛傳》的8.9豆瓣評分。

《羋月傳》只有7.4。

跟此劇未播先紅、全民期待的盛況,有點出入。

于是Sir本著“科學評劇,不看不評”的精神,今天特地把前兩集看了。

也來聊聊感想。

《羋月傳》開播前,導演鄭曉龍一直強調,這不是第二部《甄嬛傳》。

《甄嬛》主要講后宮嬪妃的爭寵。

《羋月》要表現的是一個女人如何統一江山,“寫的不是后宮瑣事,是家國大義,格局更大。”

僅前兩集,難言格局。

只是就“陰謀”來說,確實升級。

想想《甄嬛》里的后宮嬪妃,至多互相巧用麝香,讓敵人流產。

《羋月》一上來就撕開尺度——楚國王后趁楚王外出征戰,故意讓其愛妃染病,借口送她出宮避疾,并讓妃子被賤民強奸。

玩得好大。

但似乎還是——后宮瑣事吶。

當然,主演孫儷都還沒出場。

希望以后六七十集的內容,除了扯褲襠,說肚子,能來點更高級的爭權奪勢。

好,撇開劇情,說其他。

作為一部歷史劇,《羋月》被抓出不止一處違背史實的Bug。

導演——大意啊!

被網友吐槽最多的,要數羋月、黃歇和屈原的年齡問題。

劇中羋月和黃歇的打開方式,是青梅竹馬的發小。

但史料記載,羋月生于公元前335年,黃歇則是314年。

掐指一算,女方實際大了男方21歲。

而劇中兩人的老師屈原(左),歷史上其實也只比羋月大八歲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第一集中商鞅活活被五馬分尸的重口戲份。

雖然奪人眼球,可惜歷史書上,商鞅是被秦國殺死在戰場,尸身被帶回咸陽,再處以“車裂之刑”。

也就是說,他被五馬分尸時,已經早就死了。

其次,《羋月》在細節處理上,也似乎夠不到《甄嬛》。

《甄嬛》的服裝設計,是曾以《梅蘭芳》獲得金馬獎最佳服裝造型的陳同勛。

劇中嬪妃衣著上的所有圖案,都是參考清朝的歷史圖片設計而成。

其中華妃戴的一頂點翠頭冠,“點翠”是清代宮廷最流行的飾品工藝,如今已接近失傳。

于是設計團隊自己研究方法,親手一點點剪出羽毛的形狀,做出足以亂真的效果。

左圖是故宮博物院中收藏的“點翠”,右圖是《甄嬛》劇照

而《羋月》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服飾大多為純色——雜色是不祥之兆。

羋月所在的秦地服飾,主打厚實便用,多為全黑或紅黑色,裝飾不多。

女性妝容也更接近日本藝妓妝,以紅、白、黑三種顏色為主。

所以像劇中后宮嬪妃們這樣五彩繽紛的服飾,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出現。

豆瓣網友@吐槽:

好歹是連紙都沒有的年代,嘴唇子能畫出這么多種顏色。

衣服的材質多種多樣,布料想要啥顏色就要啥顏色,緞子想幾種織法就幾種織法。

第一集一整集就光覺得槿汐姑姑的嘴唇子讓人嘬腫了。

反而是2004年《漢武大帝》中的服裝和妝容,更符合歷史。

另外,《甄嬛》中為了顯示人物在詩書和修養上的水平,常常引用典故。

比如甄嬛解釋自己的名字,“嬛嬛一裊楚宮腰”,出自北宋詞人蔡伸。

唐代詩人崔道融的“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也是貫穿皇帝、純元、余氏、甄嬛的重要戲碼。

這些臺詞也給劇集增添不少韻味。

但就《羋月》目前播出的前兩集和預告片來看,臺詞完全變了樣。

你咬我,我咬你。

你們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

雖然導演鄭曉龍曾說,他是在這部劇里刻意“去甄嬛化”:

臺詞像《甄嬛傳》的一律不用,劇情像《甄嬛傳》的一律改。

但出現這樣的神邏輯,也是醉了。

誰說冰雪聰明就一定要害人了……

最大的Bug是,第一集中小羋月見到楚王,竟然說了一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Sir書讀得不多,但這話,不是出自《毛主席語錄》么?

難不成,主席穿越了?

豆瓣槽聲不斷。

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是:

不好意思 我是看過瑯琊榜的人。

說實話有點失望,不像正劇,有些狗血……甄嬛傳珠玉在前,羋月目前看來不如甄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不過,當年《甄嬛傳》剛播時,也不被看好。

連主創自己都承認。

最后還是靠實力,一步步逆轉,成為“神劇”。

所以,如果《羋月傳》真如導演鄭曉龍所說,是“不拍架空歷史的雷劇,踏踏實實講一個故事”。

Sir相信,觀眾也不會放過好作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