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皮囊》:那些刻在生命里的人和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作品總體介紹

《皮囊》是一部由十五篇敘事散文集成的文集。

本書的作者蔡崇達,是一個1982年出生的媒體人。在書中,他本著對故鄉深深的熱愛與懷念、對親朋好友的回憶與關懷、對自我人生的追尋與思考,用全面、客觀、冷靜的方式,講述那些刻在生命里的人和事。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在他的筆下呈現的那樣真實感動、描寫的那樣生動與透徹。跟著他的文字,我們也似乎開始追尋那些刻在生命中的人和事。

二、作品內容賞析

《皮囊》一文中,主要描寫自己的阿太在遇到自我生命中一些艱難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沉著與冷靜。阿太自己的女兒去世的葬禮上,阿太沒有哭一聲;九十二歲時依然要爬屋頂補窟窿......在作者的眼里,阿太的堅強似乎變成了無情,但是阿太對自己的關愛卻從未減少,即使在去世的前一刻,依然想著他。知道阿太去世后,他才真正明白阿太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

《母親的房子》一文中,首先介紹母親即使知道一年后目前居住的房子被拆掉,依然決定把現在的房子修建完成。其次,回顧父母如何相識、如何開始建造屬于自己的房子。一年又一年,生活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父親的生意也是時好時壞,即使在父親臥病在床的時候,母親依然扛起家中的重擔、邊為父親治病、邊攢錢修建房子。母親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修建房子,就是要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心愿。家中的房子從一樓變成四樓,建房子的過程就是父母愛情的體現過程,從母親為家、為父親所做的種種事情上,體現著父母情之間堅固的愛情,這種愛情雖未被說出口,卻深沉而感人。

《殘疾》一文中,介紹父親生病臥床不起后,全家人的生活狀況。親朋好友漸漸遠離他們、母親依然拼命掙錢并照顧父親、父親從一個不認現狀到向命運低頭的過程、我和姐姐在這一過程中早早懂事,為家分憂。他以這樣的方式尋找父親、挽留父親、告別父親。

《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講述父親在重癥病房住院期間,自己在醫院的所見所感。重癥病房是一個特殊的世界,這個世界里更多的是悲傷與痛苦、冷漠與無奈、離別與告別。所有與這個世界相逢的人,內心時刻伴隨著惶恐與不安。人的生命有時候很脆弱,就像圣誕節的煙花一樣,輕薄而短暫存在著。

《阿小和阿小》介紹自己小時候的兩個同名的玩伴,一個是老家的阿小,一個是香港的阿小。他們三人小時候建立起的友誼,在時隔數年不見,當再次觸碰時的擔憂與緊張。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軌道,走出不同的人生,而這人生卻無法交織。只能回憶曾經的美好,感嘆現世的變遷。

《天才文展》一文里,講述自己的一個鄰居大哥文展,如何啟發自己去努力奮斗、如何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失落。而這位天才大哥如何在小鎮考出去融入城市的天空時,經歷由兔唇被人嘲笑、無法適應城中的生活,再回歸小鎮、最后逃離小鎮的故事。起初,兩個人的關系時進時遠,最后越走越遠,他們彼此在觀望、文展的內心一直在和作者較勁,而這股勁在一定程度上毀了自己。生活是殘酷的,需要去接受;社會是變化,需要去適應。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別忘了當初是如何出發的。

《厚樸》里講述的是作者的大學舍友厚樸在大學期間到畢業后一直活在虛幻世界里的事情。厚樸整個大學期間不擅長音樂卻組建樂隊,與老師頂嘴、與同學打架,用所有的行為來發泄自己內心的空虛與無聊,一直不愿面對現實的生活,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最終自殺死亡。而我背負著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一直管控著自己一步步的行進。其實,他們兩個都是病人,都曾需要去看病。

三、寫作的意義

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到寫作的終極意義為: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么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此書,整體的基調是悲傷的,因而那些刻在生命里的人和事才那樣刻骨銘心、清晰可見。通過此書,愿看見自己,看見更多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