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前戲稍微有點長,想要直接感受高潮的同學需要一點點耐心!
想象一下以下場景:
銷售員要把產品和服務賣給客戶,客戶卻東挑西撿,還任性的壓價。
創業者找VC/PE融資,投資人東問西問就是不愿意拍板。
面試者拼了命的展現自己,只為了面試官能給自己一個工作offer.
職場上找到隔壁部門的同事,希望他們能配合一下,一起去完成一個活動工作。而對方總是拿各種理由推脫。
年末了,員工戰戰兢兢的找到老板,希望能加薪,老板卻閃爍其詞。
這幾個場景,相信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熟悉而又無奈的場景。
多少次我們站在對方面前,希望對方能說服對方答應自己的條件,卻又看著對方猶豫而遲疑的眼神無能為力。
事實上,在現代商業社會中,說服力幾乎是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掌握說服力的技巧,就是精通商業社會所需的全部溝通能力的技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說服力技巧的高低,基本決定了收入的高低。
更甚的是,上文所具的例子只是狹義上的說服力。真正的說服力和說服技巧在廣義上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少年苦苦追求自己的女神,需要說服力。
窮青年去見丈母娘,希望她把女兒嫁給一窮二白的自己,需要說服力。
商家打廣告讓消費者購買產品,也是一種說服。
就連喬布斯在蘋果發布會上被人津津樂道的“現實扭曲場”,實質也是一種說服力。
說服力幾乎滲透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日常最用到,也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可以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就難以真正在工作和生活里面實現真正的游刃有余。
但實質是,對于這么重要的能力,大家幾乎都熟視無睹,大部分人的說服力技巧都十分有限(你可以想想周圍有多少說服力強的人,應該是幾乎沒有)。就像大家都知道健康重要,且運動有益健康,但還是有那么多人不怎么鍛煉。
提高說服力的技巧有很多,比如重視愿景描繪、連續提問引導對方關注點等等,但這些都有較高的口才要求和技能儲備,并不是適合所有人。
我接下來要講的這四個技巧,非常簡單好用,基本是上午讀了這篇文章,下午就可以用。希望大家讀完讀懂,同時還要勤加練習加以內化:
1.風險逆轉
在新東方報了“四級包過班”的課程,要是最后四級沒過的話,可以重新免費學習或者退費。
上聚美優品買的化妝品,哪怕用掉一半,7天之內也可以無理由退換。
上京東買的iphone6s,如果買回來發現有問題,7天之內打個電話也可以退掉。
以上三個例子,很顯然對于說服用戶來購買自己的產品和課程極有幫助,因為他們把原本需要消費者承擔的風險轉嫁到了自己身上。
不管這個風險是:買錯了化妝品,iphone不好用,還是四級過不了白花錢。
人們之所以難以被說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害怕承擔錯誤決策的成本。而當你把風險從說服對象那里轉移給自己,或者是承擔一部分之后。整個說服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增。
所以當你下一次請求老板給你加薪時,可以順帶說一句“要是我下一個季度kpi沒達標,老板可以把薪水給我降回到原來水平。”把加薪之后員工績效沒有增長的風險轉嫁到自己頭上。
當你對女神表白無果,或是女神猶豫不決的時候,如果順帶說一句“你也不要有太大壓力,不一定是要馬上成為男女朋友,我們可以慢慢的正常相處。要是你覺得不合適,我們重新回到普通朋友的關系也沒什么”。
這樣一來可以避開“男女朋友/普通朋友”的二選一抉擇,而是用一個折中選擇代替,把女神害怕答應你之后又發現不合適的風險降到最低。
說個例子,曾經幫一個創業公司招人,有一個學歷不高,能力也一般的小伙子來應聘。一面試,發現確實也不太合適,不過最后我們還是決定給他offer,原因是,他在面試最后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可以免費為公司打工兩周(不簽合同),要是您覺得我不合適,直接開掉我就可以了,也不用付我工資。要是覺得我合適,我們再簽合同,再按正常流程走。”
2.降低門檻
在泡妞界,有一本書很火,叫《謎男方法》(The Mystery Method)主要是教男生如何在夜店短時間內把美女勾引上床。
《謎男方法》里有一個理論,說的是:女生一般不會直接答應一個大要求(比如跟一個剛認識30分鐘的陌生男人上床),但是有可能會答應一系列小要求:
比如在你初步搭訕成功后,跟你玩各種酒吧小游戲(比如喝酒啊、猜拳啊、跳舞之類的,我是三好學生,也不太懂這些)
在進一步熟絡后,會提出進一步的小要求:開車帶她去另一個地方聊天喝酒——邀請她去自己家看可愛寵物——邀請她和自己坐在床上看DVD……原諒我沒辦法再寫下去了,再寫下去又成小黃文了。
總而言之,就是把一個大要求,拆解成一系列小要求,從通過“降低門檻”,增加對方答應自己的可能。當對方說出第一個“yes”后,她之后的決定都會傾向于加強自己先前的決定。
3.公眾符號背書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在其他營銷文章里面也談到這樣一個策略——公眾符號背書。
即“建立公眾熟悉的符號與自己的產品的連接關系,以此削弱用戶和消費者的不信任感”。
佳潔士牙膏用“全國牙醫師協會”的公眾符號為自己背書。
各種產品都熱衷于找唄公眾熟悉的名人為自己代言。
90后創業者用一系列炫目的抬頭為自己背書。
連吳寒笛這么正直善良且有真才實學的人,也難免需要一些公眾符號為自己背書: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營銷戰略碩士,36氪特邀作者,虎嗅、廣告門、梅花網專欄作者,口袋專家營銷智囊團成員,第九課堂特邀講師等等。
具體到說服領域,不一定要找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公眾符號,找全行業的符號,甚至是只有對方知道的符號,也是可以的。
比如,當你面試的時候,你可以在面試快結束的時候,順帶提一句“其實我對這個行業確實是比較感興趣,我之前也參加了XX(同行業競爭對手公司)的面試,也順利拿到了offer”。
4.暗示“稀缺性”
通俗點來說,就是讓對方知道:“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雙十一”買那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因為這樣的電商大減價一年僅此一次,具有“稀缺性”。
為什么電視購物節目,在售賣某件量產產品時,會時刻播報這件產品僅剩多少件。也是在暗示“稀缺性”,說服你趕緊來搶購。
為什么很多售樓小姐在銷售產品的時候,會告訴客戶“這是我專門向領導申請的折扣”,其實也是在暗示“稀缺性”——“你這次不買,以后就沒有這個折扣”了。
人類對于失去某件東西的感知強度要遠大于得到某件東西,當你在說服的過程中暗示了“稀缺性”,對方就會產生“臥槽,這次要是不XX,下次就沒有機會了”。
在對方的腦海中,把錯過這次機會和痛苦的感受建立起聯系,那么成功說服的把握就會大增。
小結:
風險逆轉,通過把風險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而降低對方做出錯誤決策的成本。
降低門檻,是指當大的要求難以被接受,通過讓對方答應小的要求來形成一致性,進而再考慮更進一步的說服。
公眾符號背書,是指利用對方腦海中已知的符號,與自己要說服的結果建立聯系,削弱不信任感,讓對方覺得你是“靠譜”的。
暗示“稀缺性”,是通過強化“錯過這次機會”的痛苦,增強說服的可能。
在不同狀況下,要根據具體情境進行使用。
比如創業者找vc/pe融資,可以用“降低門檻”的辦法,找知名投資機構先少投一點錢,多占一點股份;然后用“公眾符號背書”的辦法,找其他機構融資,告訴他們“XX(知名投資機構)都投了的”;最后再暗示稀缺性“這輪融資快結束,就剩幾個點了,大家抓緊來投啊!”
巧妙的運用說服力技巧,一定能改變你的人生,大家加油!
更多干貨內容,盡在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